乳多泡病毒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以人、兔、牛、 狗等的乳头状瘤病毒(Papillomavirus)、小鼠多瘤病毒(Polyoma virus)和猴的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SV40)3者各取两个字母命名的1个科。1971年以来,相继确定了几种人的乳多泡病毒,其抗原性与SV40有关,但不相同,其中2株病毒(JC和SV40-PML病毒)是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患者分离到的,另一株BK病毒是从肾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分离到的。

病毒粒是直径45~55纳米的二十面体,由72个蛋白壳粒组成,内含环状双链DNA基因组。多瘤病毒和SV40核酸的分子量为3×106,乳头状瘤病毒为5×106。病毒粒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4。对热(56°C1小时)、乙醚和酸(pH3.0)有抵抗力,但SV40和多瘤病毒在高浓度氯化镁的条件下56℃可被灭活。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各种乳多泡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多瘤病毒、JC和BK病毒能凝集红细胞。


乳头状瘤病毒是本科中仅有的、在自然条件下致肿瘤的病毒。在人、兔、牛、狗产生疣和乳头状瘤,瘤中有大量病毒。多瘤病毒在实验室和野生小鼠中分布广泛,人工接种小鼠、地鼠能诱发多种肿瘤。SV40常见于恒河猴和爪哇猴肾组织培养中,接种于新生地鼠有很强的致肿瘤作用。JC和BK病毒接种新生地鼠也能诱发肿瘤。血清学调查证明,BK和JC病毒在人群中分布广泛,但尚未证明这两种病毒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关系。

SV40和多瘤病毒有很强的细胞转化能力,即能将正常细胞转化为类似肿瘤细胞,病毒转化细胞的时间因病毒和细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经乳多泡病毒在体外转化的细胞或在体内诱发的肿瘤一般都不产生完整病毒。

乳多泡病毒诱发的转化细胞含有病毒诱发的特异抗原,如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和肿瘤抗原(TA)。

实验条件下,腺病毒的基因可与不同量的SV40基因重组。形成的杂交病毒具腺病毒的外壳,内含重组的核酸。这些杂交株有助于阐明这2种病毒的基因功能。

多瘤病毒和 SV40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有很大重要性。SV40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清,对该病毒的基因图谱、复制、转录及致瘤机制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曾利用该病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参考书目

E.Jawetz,J.L.Melnick and E.A.Adelberg, Review of Medical Microbiology,12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Los Altos,California,1976.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