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hepadnavirus)。人HBV感染的种属范围很窄,只局限于人和黑猩猩。迄今已发现的这类病毒有旱獭HBV、地松鼠HBV、鸭HBV、树松鼠HBV和苍鹭HBV,它们具有类似的结构。HBV感染肝细胞后会引起肝损伤,也可引起肝炎并形成持续性感染,在有些情况下会引起肝癌。

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有一种直径为42—47 nm的球状颗粒,称为Dane颗粒。颗粒最外层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嵌在脂质中形成外壳,外壳里面是直径为25~28 nm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的外皮又称核衣壳,构成核衣壳的蛋白质是核心抗原(HbcAg),中间包着一个长约3.2 kb的闭环不完全双链DNA基因组,以及HBV自身的核酸聚合酶。患者血液中除Dane颗粒外还有大量直径为22nm的球状颗粒,主要由病毒的HBsAg、脂类和糖类组成,因为它没有核心颗粒,所以不具感染性,但可作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

HBV的基因组是部分单链的环状双链DNA,约3 200 bp,其长链为转录的模板链,短链的长度为长链的50%~80%,两者相对应的区域呈碱基互补。环状结构因长链3’端和短链5’端的互补而得到维持。在HBV携带者的肝细胞核内还同时发现完整的双链环状DNA分子(CCC DNA)即共价闭合环状DNA(convalentl7 Close circular DNA),这是HBV复制的中间形式。HBV基因组都是蛋白质编码区,而且每个基因之间都有重叠序列。所有已发现的HBV基因组都有4个可读框,分别为表面抗原基因S,核心抗原基因C,核酸聚合酶基因户和功能有待确定的X蛋白基因。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编码的HBsAg是一种保护性抗原,诱生的抗体(抗HBs)有中和作用。但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统计,HBsAg阳性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概率为正常人的200倍以上;同时,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有30%曾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已知的少数几种致癌DNA病毒中的一种。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