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叉菜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1:00 2008年6月10日的修订版本

【药 名】:角叉菜 【来 源】:为藻类植物药杉藻科植物角叉菜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和胃通便。 【主 治】:用于咽喉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闪挫扭伤等症。用治胃脘疼痛、痛发有时、嗳气反酸、纳食不香、肠燥便秘等症。 【性味归经】:甘,咸,寒。入心、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2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别 名】:鹿角菜(台湾)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 【拉丁名】:chondrus ocellatus Holmes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含角叉菜胶即卡拉胶及N一(1一羧乙基)一牛磺酸。

【简介】藻类红藻门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Aolmes.,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与主治】提取的卡拉胶(carrageenan)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溃疡病作用。角叉菜胶可作轻缓泻剂,同时用于骨科,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 红藻门Rhodophyta 杉藻科Gigartinaceae 角叉菜属Chondrus Stackhouse 角叉菜C. ocellatus Holmes 藻体紫红色,顶端常绿色,扁平革质,丛生,数次叉状分枝,整体近似扇形,囊果椭圆,一面突起,一面凹陷。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于潮带岩石上。供食用和制胶。


鹿角菜为藻类植物岩菜科鹿角菜,嫩藻体。藻体新鲜时黄橄色,体高6—7 厘米,可达14 厘米。上叉状分枝2—8 次。生长在中潮带的岩石上。主要分布在中国甘肃、辽宁、山东、青海等地。鹿角菜营养丰富,天然绿色,功能独特,能有效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疾病有积极的食疗作用。干菜用水浸泡后变新鲜翠绿,晶莹剔透,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功能和吸附作用,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道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效。 营养分析 1. 鹿角菜含有牛黄酸、多糖、碘、钾、钠、硅、磷、铁、钙、镁等,是提供膳食纤维的最好来源,具有吸水性,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消耗腺分泌,帮助消化;它还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作用; 2. 现代医学证明,食用野菜对防治直肠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贫血等疾病很有好处。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咽喉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闪挫扭伤、直肠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贫血、便秘者食用; 2. 男子不可经常食,否则发旧病,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痛,面色不好。 制作指导 沸水中加少许食用碱煮10分钟,清水漂洗后凉拌、炖、炒均可; 鹿角菜炒鸡蛋、炒肉丝均是风味独特的家常菜,也可以与其它蔬菜混合食用。 食疗作用 鹿角菜味甘咸、性寒,入心、胃二经; 具有软坚散结、镇咳化痰、清热解毒、和胃通便、扶正祛邪之功效; 用于咽喉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闪挫扭伤等症; 用治胃脘疼痛、痛发有时、嗳气反酸、纳食不香、肠燥便秘等症。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