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反应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22 2007年5月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03:05 2010年10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奶酪 (Talk | 贡献)

下一个→
第4行: 第4行:
例如:葡萄糖与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混合搅拌加热发生的气味,请看下图: 例如:葡萄糖与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混合搅拌加热发生的气味,请看下图:
- 名称 温度+名称 温度
100℃ 180℃ 100℃ 180℃
- 精氨酸 爆玉米味 焦砂糖味+精氨酸 爆玉米味 焦砂糖味
- 苏氨酸 巧克力味 焦臭味+苏氨酸 巧克力味 焦臭味
- 脯氨酸 焦蛋白味 面包味+脯氨酸 焦蛋白味 面包味
- 丙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丙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
- 半胱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半胱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
[[category:调味品]] [[category:调味品]]

03:05 2010年10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美拉德反应

1912年,L.C.Maillard 发现了发生在氨基酸与还原糖之间的非酶褐变反应(后称Maillard反应),1953年Hodge对该反应的机理提出的解释。在该反应中有大量的呋喃、吡嗪、噻吩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各种食品独特的香气。 例如:葡萄糖与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混合搅拌加热发生的气味,请看下图:

名称 温度

           100℃             180℃

精氨酸 爆玉米味 焦砂糖味

苏氨酸 巧克力味 焦臭味

脯氨酸 焦蛋白味 面包味

丙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

半胱氨酸 肉香味 焦香味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