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蕊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雄蕊(stamen)

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的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原始的种类数目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种类数目趋于减少并达到一定的数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总称雄蕊群。

花丝 雄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一般细长如丝,但也有扁平如带的(如莲),或完全消失的(如栀子),或转化成花瓣状(如美人蕉)。花丝的长短、离生或合生,因植物种类而异。同一朵花中的花丝通常等长。但也有同一花中花丝长短不一的。如,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中,6枚雄蕊分两轮,外轮2枚雄蕊的花丝较短,内轮4枚的较长,称四强雄蕊;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的花中,4枚雄蕊的花丝两长两短,称二强雄蕊。花丝通常彼此分离,但也有部分或全部连合在一起的,如棉花的花丝连合成一束,呈筒状,称单体雄蕊;蚕豆、刺槐的花丝合成两束,称二体雄蕊;蓖麻的花丝连合成多束,称多体雄蕊。

花药 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的部分。常以药隔分成两个药室,每一药室具1个或2个花粉囊。花粉囊是产生花粉的地方。花药的壁由表皮层、纤维层、中间层和绒毡层构成。绒毡层为花粉囊周围的特殊细胞层,具双核或多核结构,细胞内含较多的RNA和蛋白质,并有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供应花粉粒发育所需养料的作用。花粉成熟时,花粉囊自行开裂,散出花粉。依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可以区分为全着药(花药全部着生在花丝上,如莲)、底着药(花药以其基部着生于花丝顶端,如莎草、扁果草等)、背着药(花药以其背部贴着在花丝上,如马鞭草、山茱萸等)、丁字着药(花药横卧,以其背部中央的一点着生于花丝顶端,如百合、水稻等)等几种类型。菊科植物的雄蕊花丝分离,花药联合,称聚药雄蕊。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