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污染的纠正措施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3:44 2006年4月1日由格格巫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食品质量案例 [来源于主题帖第83楼]

关于毛发的投诉及纠正预防措施

客户对我公司产品进行包装销售时,在产品发现上一根毛发。

事故的调查分析:

1、毛发的控制,首先是控制加工人员的毛发带入。车间工人进车间前,按更衣程序更衣后,由卫生人员逐一检查,并用粘毛滚粘掉身上的绒毛及外来杂质,如果卫生人员责任心不强,在粘毛时没有细致的检查,有可能会导致毛发混入。

2、生产过程由专职的卫生人员检查毛发,要求每间隔30分钟检查一次,如果卫生人员的工作只讲究效率而没有用心地讲求工作质量,也是造成此事故发生的隐患之一。

3、对工器具的管理,卫生班注重清刷消毒,而清刷消毒后的检查环节没有高度重视,毛发粘在容器上也有混入产品的可能。

4、对原料和辅料的管理,注重了原辅料的验收,而使用前的检查把关没有做好,提料或暂存过程中的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原辅料的包装表面混入毛发,也是造成此事故的原因之一。

5、产品包装前的把关,产品包装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关,车间安排专职的质检员进行检查,如发现异物应及时纠正,如果质检人员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会导致毛发混入。

6、管理人员思想麻痹,对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落实不利,也是异物混入的原因。 纠正和预防措施:

1、车间职工严格执行每天洗澡洗发的管理规定,入车间按照更衣程序更衣和卫生人员检查毛发后才可进车间。为更有效地控制好毛发混入,公司在人员入口处加设风淋,设专人监督通过,这样可有效控制毛发混入。

2、生产过程卫生人员检查毛发,作好记录,注重检查的效果,并由质检主任负责检查卫生人员的工作效果,通过加强责任杜绝毛发混入。

3、所用工器具,清刷消毒后加大检查力度,杜绝毛发混入的可能。

4、原料和辅料使用前的检查,细致到各环节,包括验收、内在质量、包装表面等方面都细致检查,不允许存在有毛发混入的任何可能;同时,所有粉类、糖等粉状、颗粒状辅料全部用筛子筛选后再投入使用,无法筛选的要用目视的方法全部检查后再使用。

5、改进工艺,在装袋前增加挑选工序,设专人用目视的方法进行异物和不良品的挑选,全部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转给装袋人员进行包装。

6、经常对质检员和挑选人员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其识别能力,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及时查找根源,采取措施纠偏。

7、为防止包装物料中的异物混入产品中,所有使用的包装袋经过在专制的挑选台上挑选完异物后再使用,质检人员对挑选的效果要经常检查,对检查人员的识别能力要经常培训、考核。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