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林地蘑菇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39 2007年5月1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4:52 2014年3月24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6行: 第16行:
生态习性:秋季于村中地上及杨树根部单生,群生及丛生。 生态习性:秋季于村中地上及杨树根部单生,群生及丛生。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台湾、香港、青海、云南、西藏等地区。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台湾、香港、青海、云南、西藏等地区。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较鲜美,不过有记载具毒。有慎食。此种与有毒的黄斑伞很相似,唯后者菌盖边缘变为黄色,中部伤变黄色斑点,近表皮处及菌柄基部都可以变为黄色,菌环单层。误食后引起头痛、腹泻等反应。因此,采食时应特别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据记载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较鲜美,不过有记载具毒。有慎食。此种与有毒的黄斑伞很相似,唯后者菌盖边缘变为黄色,中部伤变黄色斑点,近表皮处及菌柄基部都可以变为黄色,菌环单层。误食后引起头痛、腹泻等反应。因此,采食时应特别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据记载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双环林地蘑菇

拉丁学名:Agaricus placomyces Peck

中文别名:扁圆盘伞菌、双环菇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4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近白色,中部淡褐色到灰褐色,覆有纤毛组成的褐色鳞片,边缘有时纵裂或有不明显的纵沟。菌肉白色,较薄,具有双孢蘑菇气味。菌褶初期近白色,很快变为粉红色,后呈褐色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10cm,粗0.4-1.5cm,白色,光滑,内部松软,后变中空,基部稍膨大,伤变淡黄色,后恢复原状。菌环边缘成双层,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膜质,表面光滑,下面略呈海绵状,生菌柄中上部,干后有时附着在菌柄上,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光滑,5-6.5μm×3.5-5μm。褶缘囊体无色至淡黄色,棒状,丛生,18.8-31μm×8-14μm。

生态习性:秋季于村中地上及杨树根部单生,群生及丛生。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台湾、香港、青海、云南、西藏等地区。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较鲜美,不过有记载具毒。有慎食。此种与有毒的黄斑伞很相似,唯后者菌盖边缘变为黄色,中部伤变黄色斑点,近表皮处及菌柄基部都可以变为黄色,菌环单层。误食后引起头痛、腹泻等反应。因此,采食时应特别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据记载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