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刺银耳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26 2007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44 2012年4月2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半透明似胶质,软、污白色扇形,匙形或掌状至圆形,具短柄。菌盖直径2-6cm,阴湿处多呈污白至乳白色,光多处带淡褐色,开始有细毛,后变光滑。菌盖下密生长约0.2-0.5cm的小肉剌。菌柄长约1cm,粗0.5-0.8cm。孢子近球形,无色,遇KOH带黄色,7.4-8.4μm×4.6-6.4μm。担子具4小梗。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半透明似胶质,软、污白色扇形,匙形或掌状至圆形,具短柄。菌盖直径2-6cm,阴湿处多呈污白至乳白色,光多处带淡褐色,开始有细毛,后变光滑。菌盖下密生长约0.2-0.5cm的小肉剌。菌柄长约1cm,粗0.5-0.8cm。孢子近球形,无色,遇KOH带黄色,7.4-8.4μm×4.6-6.4μm。担子具4小梗。
生态习性:夏秋季多在比较阴湿针叶树倒腐木或枯木桩基部生长,往往成群生长。 生态习性:夏秋季多在比较阴湿针叶树倒腐木或枯木桩基部生长,往往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吉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湖南、贵州、青海、甘肃、西藏等。 +[[分布]]地区:吉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湖南、贵州、青海、甘肃、西藏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据报道。小白鼠试验肉癌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均为90%,有认为其味鲜美,可筛选驯化培养。 经济用途:可食用。据报道。小白鼠试验肉癌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均为90%,有认为其味鲜美,可筛选驯化培养。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虎掌刺银耳 拉丁学名:Pseudohydnum gelatinosum (Scop. : Fr.) Karst. 中文别名:虎掌菌 同物异名:Trmellodon gelationosum (Scop. : Fr.) Pers. 分类地位:银耳目、银耳科、刺银耳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半透明似胶质,软、污白色扇形,匙形或掌状至圆形,具短柄。菌盖直径2-6cm,阴湿处多呈污白至乳白色,光多处带淡褐色,开始有细毛,后变光滑。菌盖下密生长约0.2-0.5cm的小肉剌。菌柄长约1cm,粗0.5-0.8cm。孢子近球形,无色,遇KOH带黄色,7.4-8.4μm×4.6-6.4μm。担子具4小梗。 生态习性:夏秋季多在比较阴湿针叶树倒腐木或枯木桩基部生长,往往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吉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湖南、贵州、青海、甘肃、西藏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据报道。小白鼠试验肉癌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均为90%,有认为其味鲜美,可筛选驯化培养。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