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樱桃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 15:36 2007年12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Season75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1:30 2009年4月10日)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植树名称:樱花 | + | [[category:s]] |
| + | |||
| + | |||
| + | 植树名称:[[樱花]] | ||
| + | |||
| + | |||
| 英文名:Flowering Cherry | 英文名:Flowering Cherry | ||
| + | |||
| + | |||
| 拉丁文:Prunus Serrulata | 拉丁文:Prunus Serrulata | ||
| - | 科名:蔷薇科 | + | |
| + | |||
| + | 科名:[[蔷薇科]] | ||
| + | |||
| + | |||
|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至长江流域 |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至长江流域 | ||
| + | |||
| + | |||
| 高度范围:5-25M | 高度范围:5-25M | ||
| + | |||
| + | |||
| 形态特征:树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泽,具横纹。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齿,两面无毛。 | 形态特征:树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泽,具横纹。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齿,两面无毛。 | ||
| 【拼音名】 Shān Yīnɡ Táo | 【拼音名】 Shān Yīnɡ Táo | ||
| + | |||
| 【别名】朱桃、麦樱(《吴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婴桃、英豆(《BU录》),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闽通志》),山婴桃(《纲目》),毛樱桃(《河北习见树木图说》),野樱桃、山豆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 【别名】朱桃、麦樱(《吴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婴桃、英豆(《BU录》),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闽通志》),山婴桃(《纲目》),毛樱桃(《河北习见树木图说》),野樱桃、山豆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 ||
| - |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果实。 | + | |
| + | |||
| 【源形态】 | 【源形态】 | ||
| + | |||
|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开展,幼枝密生黄绒毛。芽通常3个并生,两侧为花芽,中间为叶芽,花芽开放较早,或与叶芽同时开放。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或稀为3浅裂,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较密的近黄色的绒毛;叶柄长2~7毫米,有密毛;托叶线形。花单生或两个并生;萼片5,基部连合成管状,内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核果近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开展,幼枝密生黄绒毛。芽通常3个并生,两侧为花芽,中间为叶芽,花芽开放较早,或与叶芽同时开放。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或稀为3浅裂,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较密的近黄色的绒毛;叶柄长2~7毫米,有密毛;托叶线形。花单生或两个并生;萼片5,基部连合成管状,内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核果近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 ||
| 本植物的种子(山樱桃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其核仁在市场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参见"郁李仁"条。 | 本植物的种子(山樱桃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其核仁在市场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参见"郁李仁"条。 | ||
| + | |||
| + | |||
|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
| + | |||
| + | |||
| 【性味】 | 【性味】 | ||
| + | |||
| + | |||
| ①《别录》:"辛,平,无毒。" | ①《别录》:"辛,平,无毒。" | ||
| + | |||
| + | |||
| ②《七卷食经》:"甘,平,无毒。" | ②《七卷食经》:"甘,平,无毒。" | ||
| + | |||
| + | |||
| 【功能主治】 | 【功能主治】 | ||
| + | |||
| 益气固精。治泻痢、遗精。 | 益气固精。治泻痢、遗精。 | ||
| + | |||
| ①《别录》:"主止泄肠澼,除热,调中益脾气。" | ①《别录》:"主止泄肠澼,除热,调中益脾气。" | ||
| + | |||
| ②《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 ②《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 ||
| + | |||
| ③《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 | ③《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 | ||
当前修订版本
植树名称:樱花
英文名:Flowering Cherry
拉丁文:Prunus Serrulata
科名:蔷薇科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至长江流域
高度范围:5-25M
形态特征:树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泽,具横纹。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齿,两面无毛。
【拼音名】 Shān Yīnɡ Táo
【别名】朱桃、麦樱(《吴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婴桃、英豆(《BU录》),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闽通志》),山婴桃(《纲目》),毛樱桃(《河北习见树木图说》),野樱桃、山豆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源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开展,幼枝密生黄绒毛。芽通常3个并生,两侧为花芽,中间为叶芽,花芽开放较早,或与叶芽同时开放。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或稀为3浅裂,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较密的近黄色的绒毛;叶柄长2~7毫米,有密毛;托叶线形。花单生或两个并生;萼片5,基部连合成管状,内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核果近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种子(山樱桃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其核仁在市场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参见"郁李仁"条。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
①《别录》:"辛,平,无毒。"
②《七卷食经》:"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益气固精。治泻痢、遗精。
①《别录》:"主止泄肠澼,除热,调中益脾气。"
②《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③《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