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1:45 2007年4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34 2013年10月17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吸收后的脂类由脂蛋白参与转运代谢。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通过胆汁的乳化和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扩散的形式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在上皮细胞内再合成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后和类脂、胆固醇混合后一起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脂类物质进人生物体内后的代谢去向:一是参与构成动物体的组织,如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二是作为备用物质贮存在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三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再分解甘油、脂肪酸等,然后直接分解为CO2和H2O,或者转化成肝糖元等;四是被各种腺体利用来生成各自的特殊分泌物,如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乳腺所生成的乳汁等、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类固醇激素等。+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吸收后的脂类由脂蛋白参与转运代谢。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通过胆汁的乳化和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扩散的形式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在上皮细胞内再合成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后和类脂、[[胆固醇]]混合后一起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脂类物质进人生物体内后的代谢去向:一是参与构成动物体的组织,如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二是作为备用物质贮存在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三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再分解甘油、脂肪酸等,然后直接分解为CO2和H2O,或者转化成肝糖元等;四是被各种腺体利用来生成各自的特殊分泌物,如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乳腺所生成的乳汁等、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类固醇激素等。
[[category:营养]] [[category:营养]]

当前修订版本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吸收后的脂类由脂蛋白参与转运代谢。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通过胆汁的乳化和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扩散的形式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在上皮细胞内再合成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后和类脂、胆固醇混合后一起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脂类物质进人生物体内后的代谢去向:一是参与构成动物体的组织,如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二是作为备用物质贮存在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三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再分解甘油、脂肪酸等,然后直接分解为CO2和H2O,或者转化成肝糖元等;四是被各种腺体利用来生成各自的特殊分泌物,如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乳腺所生成的乳汁等、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类固醇激素等。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