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鳍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10 2008年2月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风殇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47 2012年5月2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9行: 第9行: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4~30厘米、体重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两个,分离。其两侧各有1纵列棘楯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的艳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4~30厘米、体重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两个,分离。其两侧各有1纵列棘楯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的艳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产地、产季: 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但年产量不高。其主要渔场和渔期为:黄海和东海交界处。渔期是10月至翌年3月份;舟山群岛外海渔期是2~5月份。石岛东南渔场渔期是4~11月份。 +产地、产季: [[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但年产量不高。其主要渔场和渔期为:黄海和东海交界处。渔期是10月至翌年3月份;舟山群岛外海渔期是2~5月份。石岛东南渔场渔期是4~11月份。
经济价值: 绿鳍鱼是我国一般的经济鱼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20.5克、脂肪14克、肉较细嫩,刺少。鲜食清炖或红烧均可,汆汤食之味甚鲜美。 经济价值: 绿鳍鱼是我国一般的经济鱼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20.5克、脂肪14克、肉较细嫩,刺少。鲜食清炖或红烧均可,汆汤食之味甚鲜美。
 +
 +[[category:l]]

当前修订版本

拉丁名: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McClelland)

英文名: bluefin searobin,gurnard

俗名: 绿翅鱼、绿姑、鲂鮄、国公鱼、绿莺莺、角鱼、红祥、大头鱼、蜻蜓角。

纲目: 鲂鮄科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4~30厘米、体重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两个,分离。其两侧各有1纵列棘楯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的艳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产地、产季: 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但年产量不高。其主要渔场和渔期为:黄海和东海交界处。渔期是10月至翌年3月份;舟山群岛外海渔期是2~5月份。石岛东南渔场渔期是4~11月份。

经济价值: 绿鳍鱼是我国一般的经济鱼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20.5克、脂肪14克、肉较细嫩,刺少。鲜食清炖或红烧均可,汆汤食之味甚鲜美。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