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0:03 2007年5月1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122.5.20.252 (Talk)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2:49 2016年7月8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水产]]+[[category:l]][[category:食品]][[category:水产]][[category:鱼类]]
-[[category:鱼类]]+  鲮鱼,[líng yú](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鲮鱼+
- +
-(姚可成《食物本草》) +
-【异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铃鱼(《本草求原》)。 +  '''生活习性'''
-【来源】为鲤科动物鲮色的肉。 +  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鲮鱼以植物为主要食料,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也包括硅藻、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也喜食猪粪、牛粪和一些商品饲料,如花生麸、米糠等。鲮鱼3龄性成熟;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顺水漂流。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也不出现窒息。因此,鲮鱼可高密度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一亩=667平方米)可放养1000尾左右。
-【动物形态】鲮鱼,体长、侧扁,腹部圆,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体长约30厘米。头短,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侧位,眼间距宽。口下位,较小,呈弧形,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吻须较明显,颌须短小。唇的边缘有多数小乳状突起,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38~41。背鳍Ⅲ12,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臀鳍Ⅲ5。尾鳍分叉深。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体侧在胸鳍基的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  由于鲮鱼有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池塘养鱼的必养品种。鲮鱼能吃掉水底的着生藻类和有机碎屑,故又称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养鲮鱼不可。
-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 +
-【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  异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鲮公,花鲮等。
-②《本草求原》:"甘,平,无毒。" +  此外,它的鳃耙排列较紧密,还可兼营滤食方式,能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也是鲮鱼的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鲮鱼可摄食各种人工投喂的饲料。处于鱼苗阶段时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功用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 +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②《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④《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鱼。" +  形态
-【宜忌】《本草求原》:"阴虚喘嗽忌之。"+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
 + 
 +  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 
 +  经济价值: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细嫩、味鲜美、产量大、单产高、价格适中以及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广东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养殖鲮鱼都是活鱼速冻,冻结的鱼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鱼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工厂生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一样,行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
 + 
 +  产地、产季: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 
 +  鲮鱼是热销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carp。常由广东输往香港、澳门。
 + 
 +  '''功效'''
 + 
 +  【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平,无毒。"
 + 
 +  【功用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
 + 
 +  ②《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 
 +  ④《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鱼。"
 + 
 +  【宜忌】《本草求原》:"阴虚喘嗽忌之。"
 + 
 +  【归经】归胃、膀胱经。
 + 
 +  【功效】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
 + 
 +  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者宜食;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者宜食。
 + 
 +  忌:鲮鱼性平,诸无所忌。
 + 
 +  '''适宜人群'''
 + 
 +  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之人食用。
 + 
 +  食疗
 + 
 +  食法
 + 
 +  鲮鱼的烹调法以烧、炖为主。烹制鲮鱼时,不能放姜。姜会使鲮鱼产生霉味,可以放少许陈皮来提鲜。
 + 
 +  效果
 + 
 +  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肾、脾、胃四经
 + 
 +  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
 + 
 +  治小便不利、热淋、膀胱结热、脾胃虚弱。
 + 
 +  营养
 + 
 +  鲮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  '''营养分析'''
 + 
 +  每100克鲮鱼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95.00千卡) ·蛋白质(18.40克) ·脂肪(2.10克) ·碳水化合物(0.70克)·维生素A (125.00微克) ·硫胺素(0.01毫克) ·核黄素(0.04毫克) ·尼克酸(3.00毫克) ·维生素E(1.54毫克) ·钙(31.00毫克) ·磷(176.00毫克) ·钠(40.10毫克) ·镁(22.00毫克) ·铁(0.90毫克) ·锌(0.83毫克) ·硒(48.10微克) ·铜(0.04毫克) ·锰(0.02毫克) ·钾(317.00毫克)·胆固醇 (86.00毫克)
 + 
 +  '''养殖'''
 + 
 +  鲮鱼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
 + 
 +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 
 +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 
 +  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至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没出现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
 + 
 +  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
 + 
 +  但是,鲮鱼的群体产量高,鲮鱼的食用规格要求又不大,体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养鲮鱼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夏季繁殖的鱼苗,当年份两阶段在鱼苗、鱼种塘培育成体重5至10克的鱼种,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鱼塘套养,养成50到100克的中等规格的鱼种,第三年在放入成鱼塘混养,养成200克的商品规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鱼;秋季上市的,则经历三个秋季,叫"三秋鲮",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
 + 
 +  由于鲮鱼的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
 + 
 +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口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
 + 
 +  一、池塘条件
 + 
 +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 
 +  二、清塘消毒
 + 
 +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
 + 
 +  三、水质管理
 + 
 +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 
 +  四、夏花分塘
 + 
 +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 
 +  五、鱼苗分塘放养
 + 
 +  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 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口搭配,亩产可达500-600 公斤。
 + 
 +  六、投饲管理
 + 
 +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 
 +  七、病害防治
 + 
 +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 
 +  '''烹饪'''
 + 
 +  香芋生芪煲鲮鱼
 + 
 +  原料:鲮鱼2条(净重约500克),芋头250克,北芪25克,果丹皮、各5克,瘦肉100克。
 + 
 +  调料:盐5克,色拉油30克,清汤1000克。
 + 
 +  制作:1、芋头去皮切4×2厘米的方块。
 + 
 +  2.鲮鱼宰杀、去鳞、去鳃后剖腹,去肠肚洗净。
 + 
 +  3.锅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鲮鱼小火煎2分钟,将鱼身翻过来,再用小火煎2分钟取出。
 + 
 +  4.将煎好的鲮鱼肉与北芪、果丹皮、瘦肉、清汤一齐放进瓦煲中,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然后再入芋头块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上菜即可。
 + 
 +  特点:汤香不腥,有止渴开胃通肠之功效。
 + 
 +  三鲜蒸鲮鱼球
 + 
 +  所谓“三鲜”者,丝瓜、鸡腿菇、云耳也,与鲮鱼之味融合后更能衬出它的鲜甜,使这道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
 + 
 +  材料:鲮鱼一条、丝瓜、鸡腿菇、水发云耳,葱花、腊肉粒、虾米粒,生粉、胡椒粉、鸡粉等。
 + 
 +  做法:
 + 
 +  1.先将鲮鱼起肉,剩下整条头、骨、尾,备用。
 + 
 +  2.鲮鱼肉直切薄片,将适量的生粉、盐、胡椒粉等适量放入鱼肉中和葱花、腊肉粒、虾米粒一起顺时针捞匀至有胶质,再猛摔至有弹性,捏成丸状备用。
 + 
 +  3.丝瓜去皮切成排骨型,鸡腿菇、云耳切片后出水,吸干水分后稍用鸡粉、蚝油调味和丝瓜一起垫在碟底,鲮鱼球放在上面同蒸约8分钟,淋豉油、熟油便可上桌。
 + 
 +  要点:
 + 
 +  打鱼胶时注意保持同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主要取其顺手、好用力,如果不同方向反复搅拌则不易成胶。至于丝瓜和鸡腿菇,用于吸取鱼汁,根据不同的时节变换当季的原材料,会更加有风味。
 + 
 +  鲮鱼万年青
 + 
 +  [原料] 鲮鱼75克,万年青(日本进口的菜干)50克。
 + 
 +  [调料] 盐0.5克,味精1克,美极鲜、葱油各3克,汤300克。
 + 
 +  [操作程序]
 + 
 +  1.万年青放冷水中泡软。锅中加汤烧开,放入万年青煮一下捞出,放碗里。
 + 
 +  2.取出罐中的鲮鱼和豆豉斩碎后放在万年青的碗里,再加盐、味精、美极鲜、葱油,拌匀装盘。
 + 
 +  [特色点评] 鲜香软嫩。万年青刚进入上海市场,质感优良;鲮鱼味浓干香,两者为伍,相得益彰。
 + 
 +  [要领提示] 万年青要泡软,味要调好。
 + 
 +  翡翠鲮鱼环
 + 
 +  原料:黄瓜一条,鲮鱼滑适量,生粉、蚝油少许
 + 
 +  做法:
 + 
 +  1,黄瓜洗净斜刀切成若干等高小段
 + 
 +  2,用小勺挖去部分黄瓜瓤,呈环状
 + 
 +  3,捏起适量鲮鱼滑填入环内
 + 
 +  4,平底锅大火热油,小火慢煎,两面略黄后起锅装盘
 + 
 +  5,生粉蚝油调冷水成芡汁,锅热后放少许油,倒入芡汁,翻炒至透明即可淋上装好盘的翡
 + 
 +  番薯芥菜浸鲮鱼丸
 + 
 +  原料:番薯5两,芥菜6两,鲮鱼丸3两。
 + 
 +  做法:
 + 
 +  1.番薯洗净、去皮,切块。芥菜洗净切段。
 + 
 +  2.烹煮的时候,先下油和番薯块,煮至五成熟的时候,再下芥菜,最后下鲮鱼丸。全程只需约10分钟。
 + 
 +  要点:番薯是这道菜最需要注意处理的原料。一者,挑选的时候,尽量选块头大、“关节”位少的番薯,检查番薯没有破损口的就最好。因为番薯入菜,最忌原料生虫,有如“一锅粥里的老鼠屎”,臭味昭著。二者,番薯需要烹煮时间较长,所以煮这道菜之前先处理番薯。如果怕火候不够,可以先用微波炉煮熟,再汇总其他原料烹制。
 + 
 +  糟熘鱼片
 + 
 +  原料:净鲮鱼肉;鸡蛋清、水发木耳、特制香糟酒、精盐、白糖、鸡汤、鸡油、湿淀粉、花生油
 + 
 +  制作: 1.先将鱼肉片成一寸左右的片,用精盐、鸡蛋清、味精、湿淀粉浆好;2、花生油烧至温热后,将浆好的鱼片一片一片地下入油锅中,搅动滑开,捞出空油; 3、木耳于开水中氽透,捞出控水。将鸡汤、精盐、味精、白糖于汤锅中调好上火,放入滑开的鱼片。汤微开后放入香糟酒、勾芡、淋入鸡油,装盘拖放在木耳上,即可。
 + 
 +  香味纯正清蒸鲮鱼
 + 
 +  主料:
 + 
 +  净鲮:500g
 + 
 +  辅料:
 + 
 +  红椒、黄椒适量
 + 
 +  调料:
 + 
 +  食盐、鸡精、白胡椒各适量;料酒:2大勺;生抽:1大勺;大葱:10g;植物油:2大勺;豉油:2大勺;白糖:1大勺;水:50毫克
 + 
 +  做法:
 + 
 +  1、将杀好的净鲮清洗干净,从鱼背中缝处轻剥一刀,以防止鱼在蒸制的过程中破皮,将料酒2大勺、盐少量、白胡椒粉适量抹匀鱼全身,腌制10分钟左右
 + 
 +  2、腌制的过程中将大葱切细丝,红黄彩椒切条
 + 
 +  3、将一半的葱丝塞入鱼肚中
 + 
 +  4、另将大葱切长段垫在鱼身底下。提前烧开半锅水,放在锅中蒸7-8分钟左右关火
 + 
 +  5、将蒸鱼豉油2大勺、生抽1大勺、糖1大勺、白胡椒粉少量、温热水50ML、盐少量、鸡精适量依次放进小碗中拌匀,直至糖全部化掉
 + 
 +  6、倒掉蒸鱼中浸在盘中的腥水,这时可以看到鱼皮是比较完整的
 + 
 +  7、依次在鱼身上铺上葱丝和彩椒条
 + 
 +  8、锅入植物油烧热,要烧到冒烟,将热油从鱼头浇至鱼尾,特别是有葱丝的地方,可以听到呲呲声
 + 
 +  9、最后将调好的味汁从鱼头浇至鱼尾即可。

当前修订版本

  鲮鱼,[líng yú](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鲮鱼以植物为主要食料,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也包括硅藻、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也喜食猪粪、牛粪和一些商品饲料,如花生麸、米糠等。鲮鱼3龄性成熟;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顺水漂流。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也不出现窒息。因此,鲮鱼可高密度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一亩=667平方米)可放养1000尾左右。

  由于鲮鱼有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池塘养鱼的必养品种。鲮鱼能吃掉水底的着生藻类和有机碎屑,故又称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养鲮鱼不可。

  异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鲮公,花鲮等。

  此外,它的鳃耙排列较紧密,还可兼营滤食方式,能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也是鲮鱼的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鲮鱼可摄食各种人工投喂的饲料。处于鱼苗阶段时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形态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

  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经济价值: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细嫩、味鲜美、产量大、单产高、价格适中以及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广东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养殖鲮鱼都是活鱼速冻,冻结的鱼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鱼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工厂生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一样,行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

  产地、产季: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鲮鱼是热销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carp。常由广东输往香港、澳门。

  功效

  【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

  ②《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④《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鱼。"

  【宜忌】《本草求原》:"阴虚喘嗽忌之。"

  【归经】归胃、膀胱经。

  【功效】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

  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者宜食;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者宜食。

  忌:鲮鱼性平,诸无所忌。

  适宜人群

  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之人食用。

  食疗

  食法

  鲮鱼的烹调法以烧、炖为主。烹制鲮鱼时,不能放姜。姜会使鲮鱼产生霉味,可以放少许陈皮来提鲜。

  效果

  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肾、脾、胃四经

  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

  治小便不利、热淋、膀胱结热、脾胃虚弱。

  营养

  鲮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营养分析

  每100克鲮鱼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95.00千卡) ·蛋白质(18.40克) ·脂肪(2.10克) ·碳水化合物(0.70克)·维生素A (125.00微克) ·硫胺素(0.01毫克) ·核黄素(0.04毫克) ·尼克酸(3.00毫克) ·维生素E(1.54毫克) ·钙(31.00毫克) ·磷(176.00毫克) ·钠(40.10毫克) ·镁(22.00毫克) ·铁(0.90毫克) ·锌(0.83毫克) ·硒(48.10微克) ·铜(0.04毫克) ·锰(0.02毫克) ·钾(317.00毫克)·胆固醇 (86.00毫克)

  养殖

  鲮鱼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至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没出现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

  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

  但是,鲮鱼的群体产量高,鲮鱼的食用规格要求又不大,体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养鲮鱼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夏季繁殖的鱼苗,当年份两阶段在鱼苗、鱼种塘培育成体重5至10克的鱼种,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鱼塘套养,养成50到100克的中等规格的鱼种,第三年在放入成鱼塘混养,养成200克的商品规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鱼;秋季上市的,则经历三个秋季,叫"三秋鲮",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

  由于鲮鱼的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口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 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口搭配,亩产可达500-600 公斤。

  六、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烹饪

  香芋生芪煲鲮鱼

  原料:鲮鱼2条(净重约500克),芋头250克,北芪25克,果丹皮、各5克,瘦肉100克。

  调料:盐5克,色拉油30克,清汤1000克。

  制作:1、芋头去皮切4×2厘米的方块。

  2.鲮鱼宰杀、去鳞、去鳃后剖腹,去肠肚洗净。

  3.锅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鲮鱼小火煎2分钟,将鱼身翻过来,再用小火煎2分钟取出。

  4.将煎好的鲮鱼肉与北芪、果丹皮、瘦肉、清汤一齐放进瓦煲中,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然后再入芋头块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上菜即可。

  特点:汤香不腥,有止渴开胃通肠之功效。

  三鲜蒸鲮鱼球

  所谓“三鲜”者,丝瓜、鸡腿菇、云耳也,与鲮鱼之味融合后更能衬出它的鲜甜,使这道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

  材料:鲮鱼一条、丝瓜、鸡腿菇、水发云耳,葱花、腊肉粒、虾米粒,生粉、胡椒粉、鸡粉等。

  做法:

  1.先将鲮鱼起肉,剩下整条头、骨、尾,备用。

  2.鲮鱼肉直切薄片,将适量的生粉、盐、胡椒粉等适量放入鱼肉中和葱花、腊肉粒、虾米粒一起顺时针捞匀至有胶质,再猛摔至有弹性,捏成丸状备用。

  3.丝瓜去皮切成排骨型,鸡腿菇、云耳切片后出水,吸干水分后稍用鸡粉、蚝油调味和丝瓜一起垫在碟底,鲮鱼球放在上面同蒸约8分钟,淋豉油、熟油便可上桌。

  要点:

  打鱼胶时注意保持同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主要取其顺手、好用力,如果不同方向反复搅拌则不易成胶。至于丝瓜和鸡腿菇,用于吸取鱼汁,根据不同的时节变换当季的原材料,会更加有风味。

  鲮鱼万年青

  [原料] 鲮鱼75克,万年青(日本进口的菜干)50克。

  [调料] 盐0.5克,味精1克,美极鲜、葱油各3克,汤300克。

  [操作程序]

  1.万年青放冷水中泡软。锅中加汤烧开,放入万年青煮一下捞出,放碗里。

  2.取出罐中的鲮鱼和豆豉斩碎后放在万年青的碗里,再加盐、味精、美极鲜、葱油,拌匀装盘。

  [特色点评] 鲜香软嫩。万年青刚进入上海市场,质感优良;鲮鱼味浓干香,两者为伍,相得益彰。

  [要领提示] 万年青要泡软,味要调好。

  翡翠鲮鱼环

  原料:黄瓜一条,鲮鱼滑适量,生粉、蚝油少许

  做法:

  1,黄瓜洗净斜刀切成若干等高小段

  2,用小勺挖去部分黄瓜瓤,呈环状

  3,捏起适量鲮鱼滑填入环内

  4,平底锅大火热油,小火慢煎,两面略黄后起锅装盘

  5,生粉蚝油调冷水成芡汁,锅热后放少许油,倒入芡汁,翻炒至透明即可淋上装好盘的翡

  番薯芥菜浸鲮鱼丸

  原料:番薯5两,芥菜6两,鲮鱼丸3两。

  做法:

  1.番薯洗净、去皮,切块。芥菜洗净切段。

  2.烹煮的时候,先下油和番薯块,煮至五成熟的时候,再下芥菜,最后下鲮鱼丸。全程只需约10分钟。

  要点:番薯是这道菜最需要注意处理的原料。一者,挑选的时候,尽量选块头大、“关节”位少的番薯,检查番薯没有破损口的就最好。因为番薯入菜,最忌原料生虫,有如“一锅粥里的老鼠屎”,臭味昭著。二者,番薯需要烹煮时间较长,所以煮这道菜之前先处理番薯。如果怕火候不够,可以先用微波炉煮熟,再汇总其他原料烹制。

  糟熘鱼片

  原料:净鲮鱼肉;鸡蛋清、水发木耳、特制香糟酒、精盐、白糖、鸡汤、鸡油、湿淀粉、花生油

  制作: 1.先将鱼肉片成一寸左右的片,用精盐、鸡蛋清、味精、湿淀粉浆好;2、花生油烧至温热后,将浆好的鱼片一片一片地下入油锅中,搅动滑开,捞出空油; 3、木耳于开水中氽透,捞出控水。将鸡汤、精盐、味精、白糖于汤锅中调好上火,放入滑开的鱼片。汤微开后放入香糟酒、勾芡、淋入鸡油,装盘拖放在木耳上,即可。

  香味纯正清蒸鲮鱼

  主料:

  净鲮:500g

  辅料:

  红椒、黄椒适量

  调料:

  食盐、鸡精、白胡椒各适量;料酒:2大勺;生抽:1大勺;大葱:10g;植物油:2大勺;豉油:2大勺;白糖:1大勺;水:50毫克

  做法:

  1、将杀好的净鲮清洗干净,从鱼背中缝处轻剥一刀,以防止鱼在蒸制的过程中破皮,将料酒2大勺、盐少量、白胡椒粉适量抹匀鱼全身,腌制10分钟左右

  2、腌制的过程中将大葱切细丝,红黄彩椒切条

  3、将一半的葱丝塞入鱼肚中

  4、另将大葱切长段垫在鱼身底下。提前烧开半锅水,放在锅中蒸7-8分钟左右关火

  5、将蒸鱼豉油2大勺、生抽1大勺、糖1大勺、白胡椒粉少量、温热水50ML、盐少量、鸡精适量依次放进小碗中拌匀,直至糖全部化掉

  6、倒掉蒸鱼中浸在盘中的腥水,这时可以看到鱼皮是比较完整的

  7、依次在鱼身上铺上葱丝和彩椒条

  8、锅入植物油烧热,要烧到冒烟,将热油从鱼头浇至鱼尾,特别是有葱丝的地方,可以听到呲呲声

  9、最后将调好的味汁从鱼头浇至鱼尾即可。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