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受器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6:39 2007年4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53 2012年6月4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2行: | 第2行: | ||
电感受器 electroreceptor | 电感受器 electroreceptor | ||
- | 指对体外电场有明显敏感性的感觉器,位于水生动物的体表。广泛存在的是在软骨鱼中所看到的劳伦齐尼(Loren zini)器在体表有无数开口的细管汇集形成壶腹形,其中有感受细胞。原为机械感受器的侧线器官的一种,因此对机械刺激也有反应。管腔内充满高电导的胨胶样物质。感受器具有外界电场0.1微伏/厘米就有充分反应的能力。据说,以此可以探知食饵动物的肌肉动作电位而用于捕食。硬骨鱼类的鲇鳗也有同样的器官。另一方面,裸背鳗科(Gy-mnotidae)、长颌鱼科(Mormyridae)、裸臀鱼科(Gymnarchidae)的某种小形淡水鱼称为弱电鱼,具有自身的发电器作为脉冲放电,在身体周围形成电场,通过体表的感觉器来检测导体和非导体接近时引起电场的扰乱状态。这种感受器系侧线器官的变形而成,与劳伦齐尼器官略有不同,不在皮肤开口处,而是隐于皮下。放电频率随种类而异,但电敏感性总在0.1—100微伏/厘米的范围内。根据形状可区分为壶腹器(ampullary organ)、结节状器(tube-rous organ)或其中间类型。 | + | 指对体外电场有明显敏感性的感觉器,位于水生动物的体表。广泛存在的是在软骨鱼中所看到的劳伦齐尼(Loren zini)器在体表有无数开口的细管汇集形成壶腹形,其中有感受细胞。原为机械感受器的侧线器官的一种,因此对机械刺激也有[[反应]]。管腔内充满高电导的胨胶样物质。感受器具有外界电场0.1微伏/厘米就有充分反应的能力。据说,以此可以探知食饵动物的肌肉动作电位而用于捕食。硬骨鱼类的鲇鳗也有同样的器官。另一方面,裸背鳗科(Gy-mnotidae)、长颌鱼科(Mormyridae)、裸臀鱼科(Gymnarchidae)的某种小形淡水鱼称为弱电鱼,具有自身的发电器作为脉冲放电,在身体周围形成电场,通过体表的感觉器来检测导体和非导体接近时引起电场的扰乱状态。这种感受器系侧线器官的变形而成,与劳伦齐尼器官略有不同,不在皮肤开口处,而是隐于皮下。放电频率随种类而异,但电敏感性总在0.1—100微伏/厘米的范围内。根据形状可区分为壶腹器(ampullary organ)、结节状器(tube-rous organ)或其中间类型。 |
当前修订版本
电感受器 electroreceptor
指对体外电场有明显敏感性的感觉器,位于水生动物的体表。广泛存在的是在软骨鱼中所看到的劳伦齐尼(Loren zini)器在体表有无数开口的细管汇集形成壶腹形,其中有感受细胞。原为机械感受器的侧线器官的一种,因此对机械刺激也有反应。管腔内充满高电导的胨胶样物质。感受器具有外界电场0.1微伏/厘米就有充分反应的能力。据说,以此可以探知食饵动物的肌肉动作电位而用于捕食。硬骨鱼类的鲇鳗也有同样的器官。另一方面,裸背鳗科(Gy-mnotidae)、长颌鱼科(Mormyridae)、裸臀鱼科(Gymnarchidae)的某种小形淡水鱼称为弱电鱼,具有自身的发电器作为脉冲放电,在身体周围形成电场,通过体表的感觉器来检测导体和非导体接近时引起电场的扰乱状态。这种感受器系侧线器官的变形而成,与劳伦齐尼器官略有不同,不在皮肤开口处,而是隐于皮下。放电频率随种类而异,但电敏感性总在0.1—100微伏/厘米的范围内。根据形状可区分为壶腹器(ampullary organ)、结节状器(tube-rous organ)或其中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