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脂腺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50 2008年6月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21 2010年4月28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尾脂腺]]是[[鸟类]]的一种[[皮肤]]衍[[生物]],为羽尾基背部的皮下,是一种全[[泌腺]]。尾脂腺的[[分泌]]物主要是一种能被[[苏木]]精染色的颗粒,一般鸟类用喙啄取将其涂抹在[[羽毛]]及角质鳞片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尾脂腺]]是[[鸟类]]的一种[[皮肤]]衍[[生物]],为羽尾基背部的皮下,是一种全泌腺。尾脂腺的[[分泌]]物主要是一种能被[[苏木]]精染色的颗粒,一般鸟类用喙啄取将其涂抹在[[羽毛]]及角质鳞片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有些鸟的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前体麦角甾醇,涂抹于全身后经日照后转变为维生素D,鸟再次梳理时可将其吞下,得以吸收。人为的方法摘除尾脂腺可诱发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正可以证明这点。 有些鸟的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前体麦角甾醇,涂抹于全身后经日照后转变为维生素D,鸟再次梳理时可将其吞下,得以吸收。人为的方法摘除尾脂腺可诱发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正可以证明这点。

当前修订版本

尾脂腺鸟类的一种皮肤生物,为羽尾基背部的皮下,是一种全泌腺。尾脂腺的分泌物主要是一种能被苏木精染色的颗粒,一般鸟类用喙啄取将其涂抹在羽毛及角质鳞片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有些鸟的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前体麦角甾醇,涂抹于全身后经日照后转变为维生素D,鸟再次梳理时可将其吞下,得以吸收。人为的方法摘除尾脂腺可诱发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正可以证明这点。

水禽的尾脂腺最为发达,而有些鸟则没有尾脂腺,如鸵鸟目、鹤驼目、鸨科、蟆口鸱科的鸟及某些鸠鸽目的鸟、鹦鹉和啄木鸟等;有些鸟虽然有尾脂腺,但部分泌油脂;还有些鸟的位置腺分泌有刺激行其尾的分泌物,如戴胜、麝鸭等,这在繁殖期尤甚,可能起到性引诱和保护的作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