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鲬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41 2009年2月23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42 2009年2月23日)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拉丁名: Platycephalus indicus (Linnaeus) 拉丁名: Platycephalus indicus (Linnaeus)
     
 +
英文名: flathead fish,Indian flathead,sand gurnard 英文名: flathead fish,Indian flathead,sand gurnard
     
 +
俗名: [[印度鲬]]、[[山肖]]、[[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 俗名: [[印度鲬]]、[[山肖]]、[[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
     
 +
纲目: 印度鲬、山肖 纲目: 印度鲬、山肖
 +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200克。头宽、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圆形,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跨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前鳃盖骨后缘有2个尖棘,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目间有小黑斑点,腹侧淡黄色。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个游离的短鳍棘,胸鳍大而圆;腹鳍始于胸鳍后方;背鳍和臀鳍各有13根鳍条;尾鳍截形。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200克。头宽、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圆形,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跨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前鳃盖骨后缘有2个尖棘,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目间有小黑斑点,腹侧淡黄色。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个游离的短鳍棘,胸鳍大而圆;腹鳍始于胸鳍后方;背鳍和臀鳍各有13根鳍条;尾鳍截形。
[[category:y]] [[category:y]]

当前修订版本

拉丁名: Platycephalus indicus (Linnaeus)   

英文名: flathead fish,Indian flathead,sand gurnard   

俗名: 印度鲬山肖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   

纲目: 印度鲬、山肖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200克。头宽、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圆形,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跨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前鳃盖骨后缘有2个尖棘,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目间有小黑斑点,腹侧淡黄色。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个游离的短鳍棘,胸鳍大而圆;腹鳍始于胸鳍后方;背鳍和臀鳍各有13根鳍条;尾鳍截形。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