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大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自明朝便已有记载。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叶大、梗长、黄色黄汤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具有抗辐射,提神清心,消暑等功效。其成品主要经过炒茶、初烘、堆积、烘焙等工序,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历史发展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大江以北,霍山县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区筒乘热便贮,虽有缘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篇著作记载了黄大茶的原产地,销售市场,生产器具,贮存包装,药用功能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尤其是这被记载的工艺与现时黄大茶的制法,大致吻合。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本质特征。

  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霍山县志》里记载:“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日银针,次日雀舌,又次日梅花片,白兰花头日松萝。”

  中国茶叶泰斗陈椽在《安徽茶经》记述:黄茶产地较主阔,浙江的平阳、东阳,霍山、岳西、金寨、六安及湖北英山出产黄大茶,台湾也有黄茶生产,其中以霍山县黄大茶为最著名,产量最多。

  加工工序

  霍山黄大茶加工技术加工工序为炒茶、初烘、堆积、烘焙。

  炒茶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连续操作。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破坏酶的活性;二青锅主要起初步揉条和继续杀青的作用;熟锅主要是进一步做条。炒茶锅都采用普通饭锅,按倾斜25。——30。砌成相连的三口锅炒茶灶。炒茶都使用竹丝扎成的炒茶扫把,长约1米,竹丝一端分散直径约为10厘米。所不同的是炒法,当地茶农总结为“生锅要旋,二锅带劲,熟锅要钻”,另外锅温也有所不同。生锅锅温为180℃——200℃,投叶250——500克,两手支起炒茶扫把在锅中旋转炒拌,使叶子随着扫把旋转翻动,受热均匀,此即“满锅旋”。同时注意旋转要快,用力要匀,并不断翻转抖扬,散发水蒸气。炒3——5分钟,叶质柔软、叶色暗绿时,可扫入二青锅内继续炒制。二青锅锅温略低于生锅。进入二青锅后,及时用炒茶扫把将叶子困住在锅中旋转,转圈要大,用力也较生锅大,即“带把劲”,使叶子顺着炒把转,而不能赶着叶子转,否则满锅飞,起不到揉捻作用。然后再加上炒揉,用力逐渐加大,做紧条形,通过多次炒揉,当叶片皱缩成条、茶叶黏着叶面、有黏手感时,可扫人熟锅继续做形。熟锅温度更低,为130℃——150℃,炒茶方法基本同二青锅。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旋转搓揉,使叶子吞吐于竹丝扫把问,即“钻把子”。如此炒揉、搓揉连续不断进行,待炒到条索紧细、发出茶香、达三四成干时,便可出锅,进行初烘。

  初烘

  炒后立即高温快速烘焙,温度为120℃左右,投叶量为每烘笼2——2.5千克,每2——3分钟翻烘一次,烘约30分钟,达七八成干,茶梗折之能断,即为适度。这样就可下烘堆积或者直接交售给茶站,由茶站统一堆积。

  堆积

  下烘后将茶叶趁热装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放置在高燥的烘房内,利用烘房的热促进蒸变。堆积时间长短可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大小及其黄变程度而定,一般要求5——7天。茶站对收来的茶叶,先进行拉小火,烘到九成干,而后堆积,堆积时间相对长一点。堆积到叶色黄变,香气透露,即为适度,可开堆进行烘焙。

  烘焙

  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黄变和内质的转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焦香味。烘焙是采用栎炭明火,温度为130。C——150。C,每烘笼投叶约12.5千克,两人抬笼,仅几秒钟就翻动一次,翻叶要轻快而匀,防止断碎和茶末落入火中产生烟味。火功要高,烘得足,这样色香味才能得到充分提升,时间为40——60分钟,待茶梗折之即断,梗心呈菊状,茶梗显露金色光泽,芽叶上霜,焦香明显,即可下烘,趁热踩篓包装。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抗辐射,提神清心,消暑。

  保健功能

  黄茶是轻度发酵茶,各种品质特征偏向于绿茶,的香气和醇厚口感,适宜绝大多数人品饮享用。同时又改善了绿茶的苦涩味道,增加了发酵茶

  黄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矿物质及纤维素等有益成分,在调理消化系统,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癌等方面具有积极功效。同时,黄茶还有提神醒脑、敌烟醒酒、排毒解毒和消炎杀菌等功效。

  黄茶茶性寒凉,鲜爽适口,香气怡人,尤其适宜在夏天饮用。

  品茗指南

  备具:准备好茶具及霍山黄大茶。

  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投茶:将霍山黄大茶小心置入壶中。

  润茶:沸水置入壶中,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

  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分茶:壶中的茶叶现过滤于公道杯中,同时保持茶汤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选购技巧

  霍山黄大茶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看外形

  霍山黄大茶是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所以极易辨识。通常以此特征来鉴别霍山黄大茶的真伪。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部似鱼钩;色泽鲜亮、金黄油润;叶底绿黄,叶质柔软厚实。

  看色泽

  霍山黄大茶干茶外形紧索,呈黄褐色。黄茶的品质特色是"黄叶黄汤"。霍山黄大茶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

  嗅香气

  茶香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历来为茶人看重。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品茶味

  通常一杯好茶必须具有丰富的滋味,它不但要求茶汤的味道有不断滋生的感觉;而且咽下后,任然产生无穷的回味和余韵,霍山黄大茶滋味浓厚醇和。

  存储方法

  黄茶是一种介于绿茶和乌龙茶之间的茶种,保存黄茶,其基本方法与绿茶和乌龙茶类似。一般来说,黄茶应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无异味、避光的环境下。保存得当的话,黄茶可长期存放。

  获奖荣誉

  2010年霍山黄大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茶叶文化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安徽省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申请对“三清山白茶”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0年12月24日准予登记。

  保护范围

  霍山县所辖的衡山镇、大化坪镇、太阳乡、太平畈乡、上土市镇、漫水河镇、落儿岭镇、诸佛庵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磨子潭镇、东西溪乡、单龙寺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等16个乡镇13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00″——116°32′00″,北纬31°03′00″——31°33′00″。

  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标准:AGI2010-09-00441。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