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刀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52 2009年3月1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艺艺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10 2013年2月2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体延长,或甚延长而呈带状,侧扁。口裂甚斜,端位。颌齿细弱,或有一列犬齿;锄骨及腭骨无齿。体被中大或小型圆鳞;侧线位高,沿背鳍基向后延伸或不明显。背鳍单一,有0-IV硬棘(一般为III),臀鳍0-II硬棘;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或分开;腹鳍位于胸鳍基部下方。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海域。最大体长可达70公分(为赤刀鱼 Cepola rubescens 的纪录)。主要以浮游性动物为食。分布于东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及欧洲沿海;印度-西太平洋,主要自新西兰至日本海域。 +体延长,或甚延长而呈带状,侧扁。口裂甚斜,端位。颌齿细弱,或有一列犬齿;锄骨及腭骨无齿。体被中大或小型圆鳞;侧线位高,沿背鳍基向后延伸或不明显。背鳍单一,有0-IV硬棘(一般为III),臀鳍0-II硬棘;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或分开;腹鳍位于胸鳍基部下方。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海域。最大体长可达70公分(为赤刀鱼 Cepola rubescens 的纪录)。主要以浮游性动物为食。[[分布]]于东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及欧洲沿海;印度-西太平洋,主要自新西兰至日本海域。
[[category:c]] [[category:c]]

当前修订版本

体延长,或甚延长而呈带状,侧扁。口裂甚斜,端位。颌齿细弱,或有一列犬齿;锄骨及腭骨无齿。体被中大或小型圆鳞;侧线位高,沿背鳍基向后延伸或不明显。背鳍单一,有0-IV硬棘(一般为III),臀鳍0-II硬棘;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或分开;腹鳍位于胸鳍基部下方。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海域。最大体长可达70公分(为赤刀鱼 Cepola rubescens 的纪录)。主要以浮游性动物为食。分布于东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及欧洲沿海;印度-西太平洋,主要自新西兰至日本海域。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