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白肉齿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56 2007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37 2014年5月2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半球形到平展,中部稍下凹,直径4-15cm,浅灰黄色、黄褐色,干后色淡近浅烟灰褐色,平滑无毛,湿时稍粘。菌肉白黄色。肉刺锥状,延生,长1-2mm,乳白色至浅土黄色。菌柄偏生或中生,同菌盖色,长3-8cm,粗1.5-3cm,表面平滑实心,基部稍膨大。孢子近球形, 无色透明或稍带淡黄色,具疣状突起,4.8-5.3μm。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半球形到平展,中部稍下凹,直径4-15cm,浅灰黄色、黄褐色,干后色淡近浅烟灰褐色,平滑无毛,湿时稍粘。菌肉白黄色。肉刺锥状,延生,长1-2mm,乳白色至浅土黄色。菌柄偏生或中生,同菌盖色,长3-8cm,粗1.5-3cm,表面平滑实心,基部稍膨大。孢子近球形, 无色透明或稍带淡黄色,具疣状突起,4.8-5.3μm。
生态习性:夏季或秋末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生态习性:夏季或秋末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安徽、四川、云南、西藏等。 +[[分布]]地区:安徽、四川、云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菌气味浓香,鲜嫩时食用。在西藏为藏族常采食。另外药用消炎,并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96.8%。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经济用途:此菌气味浓香,鲜嫩时食用。在西藏为藏族常采食。另外药用消炎,并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96.8%。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褐白肉齿菌 拉丁学名:Sarcodon fuligineo-albus (Fr.) Quél. 中文别名:夏母(西藏)、光盖牛腮巴、白褐肉齿菌 同物异名:Bankera fuligineo-alba (Fr.) Pouzar.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齿菌科、肉齿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半球形到平展,中部稍下凹,直径4-15cm,浅灰黄色、黄褐色,干后色淡近浅烟灰褐色,平滑无毛,湿时稍粘。菌肉白黄色。肉刺锥状,延生,长1-2mm,乳白色至浅土黄色。菌柄偏生或中生,同菌盖色,长3-8cm,粗1.5-3cm,表面平滑实心,基部稍膨大。孢子近球形, 无色透明或稍带淡黄色,具疣状突起,4.8-5.3μm。 生态习性:夏季或秋末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安徽、四川、云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菌气味浓香,鲜嫩时食用。在西藏为藏族常采食。另外药用消炎,并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96.8%。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