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0:02 2009年3月2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Soy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10:54 2009年4月1日) (编辑) (undo)
Soyn (Talk | 贡献)

 
(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4行: 第4行:
简述:中医外用药,红棕色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属驱风外用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诸症。涂擦患处,一般一日4~6次。注意:凡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密封、避光保存。另:功用、成分与正红花油不同,注意区别。 简述:中医外用药,红棕色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属驱风外用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诸症。涂擦患处,一般一日4~6次。注意:凡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密封、避光保存。另:功用、成分与正红花油不同,注意区别。
-附制法:+ 
 +附制法:<br>
【处方】丁香罗勒油 564ml 水杨酸甲酯 372ml 姜樟油 10.7ml肉桂油 21.3ml 桂皮醛 21.3ml 柠檬醛 0.7ml 冰片 2.3g 【处方】丁香罗勒油 564ml 水杨酸甲酯 372ml 姜樟油 10.7ml肉桂油 21.3ml 桂皮醛 21.3ml 柠檬醛 0.7ml 冰片 2.3g
第10行: 第11行:
红花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br> 红花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br>
-1.油酸 8-30<br>+1.[[油酸]]:8-30<br>
-2.亚油酸 76-86<br>+2.[[亚油酸]]:76-86<br>
-3.亚麻酸 0.2-0.8<br>+3.[[亚麻酸]]:0.2-0.8<br>
-4.棕榈酸 5-8<br>+4.[[棕榈酸]]:5-8<br>
-5.硬脂酸 1.5-3+5.[[硬脂酸]]:1.5-3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br>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br>
-色泽(25.4mm) Y≤10-40;R≤4 <br>+色泽(25.4mm):Y≤10-40;R≤4 <br>
-气味、滋味、外观Gas and smell 特有的红花油气味,澄清、透明液体 <br>+气味、滋味、外观(Gas and smell):特有的红花油气味,澄清、透明液体 <br>
-游离脂肪酸(mgKOH/g) ≤0.5 <br>+游离脂肪酸(mgKOH/g):≤0.5 <br>
-水分及挥发物(%) ≤0.05 <br>+水分及挥发物(%):≤0.05 <br>
-杂质(%) ≤0.05 <br>+杂质(%):≤0.05 <br>
-过氧化值(mml/kg) ≤20 +过氧化值(mml/kg):≤20
[[category:H]] [[category:H]]

当前修订版本

英文名:(Cardy Oil)

又称:复方丁香罗勒油

简述:中医外用药,红棕色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属驱风外用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诸症。涂擦患处,一般一日4~6次。注意:凡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密封、避光保存。另:功用、成分与正红花油不同,注意区别。

附制法:
【处方】丁香罗勒油 564ml 水杨酸甲酯 372ml 姜樟油 10.7ml肉桂油 21.3ml 桂皮醛 21.3ml 柠檬醛 0.7ml 冰片 2.3g

【制法】以上七味,混匀,使冰片溶解,加适量着色剂,搅拌,加入植物油,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红花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
1.油酸:8-30
2.亚油酸:76-86
3.亚麻酸:0.2-0.8
4.棕榈酸:5-8
5.硬脂酸:1.5-3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色泽(25.4mm):Y≤10-40;R≤4
气味、滋味、外观(Gas and smell):特有的红花油气味,澄清、透明液体
游离脂肪酸(mgKOH/g):≤0.5
水分及挥发物(%):≤0.05
杂质(%):≤0.05
过氧化值(mml/kg):≤20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