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1:57 2008年8月2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2:31 2010年4月2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其它)
 
(5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前身为1985年复办的原福建农学院食品工程系。学院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5人。+==简介==
-学院下设机构:+[[Image:福建农林大学校徽.jpg]]
- +
-· 食品工程教研室+
- +
-· 食品科学基础教研室+
- +
-· 食品工艺教研室+
- +
-· 福建省211重点学科实验室+
- +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
- +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工程设计研究所+
- +
-· 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
- +
-· 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 +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实验厂+
-学 科 建 设+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 +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食品加工、食品物流管理高职专科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 +
-学院拥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食品科学”、“粮油及蛋白质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四个硕士点+
- +
-经教育部批准05年开始招收食品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即工程硕士,面向社会,本科毕业3年可报考)。+
-科 技 开 发 
-  
-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把科研作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学院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围绕福建食品加工业发展升级的实际需要和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带动食品加工业及其技术水平的发展,成为企业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坚强的科技后盾。  
-  
-学院先后与省内外1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或解决技术难题,涉及饮料、水产、罐头、粮油、调味品、酱腌菜、保健品、乳品加工及农产品保鲜等行业,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如长富、大世界、中绿、天香、文鑫、闽江源等,上市公司4家,知名食品加工企业60多家,科技开发硕果累累。在2004年省发改委公布的三批247项成果转化项目中,福建农大共有49项获得资助,其中食品科学学院占21项,居所有受资助单位首位。 
-科 研 成 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504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24人副高职称人员478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5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 +
-2000年以来,学院有15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其中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有59项,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也确立了我院在我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龙头地位。+
-《果蔬脱水系统内定量气体循环降湿技术与新型脱水设备》获200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陆则坚+==科研成果==
-《PET瓶装茶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郑宝东+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校内“逸夫图书馆”(图3)是第二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7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3100万m2。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0万册,电子图书22528GB。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设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1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合作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部委研发测试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部省级研发基地15个;自1978年以来,有57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三大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合作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86项,科研计划经费达2.98亿元,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8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鉴定(评审)成果132项。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以“6·18”为平台校内“创新楼”(图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连续6年“6·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板鸭气调脱水设备与气调保鲜技术》获200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陆则坚+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台湾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深厚的地缘、血缘、学缘、亲缘优势,不断加强两岸交流,拓展教学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学校成为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单位,并在全国率先招收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攻读成人教育学历。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
-《余甘多糖提取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获200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郑宝东+==其它==
-《柑橘果醋及果醋饮料的研制》获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郑宝东 
-《速溶饮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获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陆则坚+学校荣誉
 +  
-《芦柑酒的开发》获200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陈丽娇+学校被评为2008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200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据有关资料显示,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努力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  
-食品科学学院可承接的技术项目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
 +  
-1.食品工厂整厂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配方设计、人员培训等。+◎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 +  
-2. 新产品开发与研制、新工艺开发与推广+
- +
-3. 食品工厂技术改造设计+
- +
-4. 果蔬、食用菌等农产品的保鲜与加工+
- +
-5. 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应用+
- +
-6. 传统食品的产业化+
-[[Category:福建食品院校]]+◎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国家重点学科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  
 +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
 +  
 + 
 +◎2006年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数量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一
 +  
 + 
 +◎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居福建省高校第一
 +  
 + 
 +◎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  
 + 
 +◎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学科4个,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  
 + 
 +◎国家和部省级工程中心(研究中心)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  
 +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  
 + 
 +◎谢联辉院士是福建省省属高校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  
 + 
 +◎629位正副教授,459位研究生导师
 +  
 + 
 +◎1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位国家"百千万人才",13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位省杰出科技人员,1位省杰出人民教师,28位省优秀专家,数量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  
 + 
 +◎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与国内外1000多个单位开展情报交流与协作
 +  
 + 
 +◎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  
 + 
 +◎70多年办学历史,地灵人杰,英才辈出;7万多名校友遍布海内外,薪火相继,业绩骄人[3]
 +  
 + 
 +◎据《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
 + 
 +[[Category:科研院所]]

当前修订版本

[编辑] 简介

Image:福建农林大学校徽.jpg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504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24人副高职称人员478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5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编辑] 科研成果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校内“逸夫图书馆”(图3)是第二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7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3100万m2。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0万册,电子图书22528GB。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设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1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合作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部委研发测试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部省级研发基地15个;自1978年以来,有57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三大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合作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86项,科研计划经费达2.98亿元,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8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鉴定(评审)成果132项。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以“6·18”为平台校内“创新楼”(图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连续6年“6·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台湾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深厚的地缘、血缘、学缘、亲缘优势,不断加强两岸交流,拓展教学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学校成为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单位,并在全国率先招收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攻读成人教育学历。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

[编辑] 其它

学校荣誉   

学校被评为2008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200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据有关资料显示,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努力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国家重点学科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   

◎2006年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数量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一   

◎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居福建省高校第一   

◎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学科4个,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国家和部省级工程中心(研究中心)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谢联辉院士是福建省省属高校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629位正副教授,459位研究生导师   

◎1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位国家"百千万人才",13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位省杰出科技人员,1位省杰出人民教师,28位省优秀专家,数量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与国内外1000多个单位开展情报交流与协作   

◎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70多年办学历史,地灵人杰,英才辈出;7万多名校友遍布海内外,薪火相继,业绩骄人[3]   

◎据《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