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灰口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28 2007年3月29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11 2013年9月29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宽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纤毛状小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 稍厚, 无明显气味。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2-8μm×4.7-5μm。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宽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纤毛状小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 稍厚, 无明显气味。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2-8μm×4.7-5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山西、江苏、河南、甘肃、辽宁、青海、湖南等。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山西、江苏、河南、甘肃、辽宁、青海、湖南等。
经济用途:此种味道较好,采食时要注意同突顶口蘑相区别。此种食用菌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松林中大量生长,群众喜欢采食,并收集加工、盐渍出口。此种与松、云杉、山毛榉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经济用途:此种味道较好,采食时要注意同突顶口蘑相区别。此种食用菌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松林中大量生长,群众喜欢采食,并收集加工、盐渍出口。此种与松、云杉、山毛榉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棕灰口蘑 拉丁学名:Tricholoma terreum (Schaeff. : Fr.) Kummer 中文别名:灰蘑、小灰蘑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口蘑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宽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纤毛状小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 稍厚, 无明显气味。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2-8μm×4.7-5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山西、江苏、河南、甘肃、辽宁、青海、湖南等。 经济用途:此种味道较好,采食时要注意同突顶口蘑相区别。此种食用菌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松林中大量生长,群众喜欢采食,并收集加工、盐渍出口。此种与松、云杉、山毛榉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