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5:48 2009年3月3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Hree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32 2016年4月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6行: 第6行: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糸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3];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4]。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糸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3];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4]。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
  【病因】   【病因】
-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镕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镕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当前修订版本


丹毒(erysipelas)   【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糸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3];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4]。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   【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镕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