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圆田螺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特征分布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寄主。

  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十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在干旱的季节,它将软体部完全缩入壳内,借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寒冷的冬季,它会钻入泥土中不食不动,呈冬眠状态。待到春暖时期,气温上升到适合它活动时,即将头足伸出壳外爬行。 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度时,此时它摄食最旺盛,生长也最快。当水温升至30度时,即停止进食。它不耐高温,但却十分耐寒,严寒季节它会掘穴越冬繁殖。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炒菜准备

  清理第一步:盆中倒入清水水中放入食用盐(适量)、香油(适量),搅拌均匀后倒入田螺,水位高于田螺即可。放到阴凉处让田螺吐泥、排便,每日换水一——二次把水中杂质倒净后重新倒入清水,每次重新注水后需补充食盐和香油。基本上泡两日即可进一步加工。

  清理第二部:目测田螺壳表面是否是附着物(淤泥或青苔等)如有附着物需要用小刷子清理干净,清理干净田螺壳表面后用钳子或大剪子把田螺尾部剪掉,一来可以把田螺排泄物大部分清除,二来可以炒制时螺肉更加入味,清理好尾部后用清水冲洗田螺至水内无明显杂物,冲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即可准备炒制。

  炒制前准备调料:葱、姜、蒜、干辣椒、料酒、酱油、食盐、鸡精、十三香均适量准备,花椒(20粒)、大料(3——5瓣)香菜(可根据个人喜好准备),切葱花、姜片、蒜片、干辣椒段备炒,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姜、花椒、大料、辣椒爆香后改小火放入田螺后放入料酒炒匀、放入酱油(适当多放)、食盐(适当多放)、十三香(适当少放)改大火炒匀,最后放入蒜片和鸡精翻炒均匀后加盖焖三分钟即可,出锅装盘后撒上香菜即可上桌(不立即食用的可腌制后在放香菜、立即食用会不太入味)。

  温馨提示:此菜由于不易入味,建议炒制后连原汤带田螺先装入小盆中至阴凉处腌制五小时以上在食用,食用前最好加热至汤汁烧开,装盘后放入香菜,如腌制过程中汤汁不过田螺需经常翻动。(最好炒制时适当多加入些油或炒制过程中加入适当热水)

  注:由于此菜食用需特别掌握火候,时间短细菌和寄生虫杀不死,时间长螺肉会炒老影响口感,所以大家在用料上尽可能食用有杀菌效果的大蒜!有好吃这口的朋友也不用太过于担心田螺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在炒制和食用时可配合大蒜一同食用。

  特别提示:田螺必须用活田螺,死田螺体内会有比活田螺更多细菌与寄生虫滋生繁殖严重不建议食用。

  注意事项

  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使用价值

  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性味】甘咸,寒。

  1.《别录》:"汁:大寒。"

  2.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3.《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肝;脾;膀胱经。

  《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南北朝·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清·王孟英: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 风热者不宜用。

  《本经逢原》:多食令人腹痛泄泻。

  《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本草纲目》主治:

  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脚报导攻注。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股上,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字,亦可敷丹田利不便,亦有效。

  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壳:

  1、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2、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3、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

  食疗价值

  田螺又称田赢、田中螺、黄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肉获得后,置清水中养之,使除去泥砂,或略煮后去壳取肉漂净用。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还对利水消肿作和治疗狐臭也有显著功效[1] 。

  [性能]味甘、咸,性凉。能清热止渴,利尿通淋,明目,退黄。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消渴喜饮水;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目赤热痛;黄疸等。

  [用法]煎汤,炒熟,煮食等。

  [附方]

  田螺粥:田螺肉120g,用水略煮后捞起,去壳取肉;糯米100g,用煮田螺的水煮稀粥,待米煮透心后,放入田螺肉一同煮熟食。可加猪脂,食盐少许调味。

  源于《圣惠方》。田螺肉能清热止渴,糯米亦“主消渴”,故同用以增强疗效。用于消渴饮水,小便数多。

  田螺酒:田螺肉100g,捣烂,用黄酒约200ml,微炖后,过滤取汁饮。

  源于《寿域神方》。本方取田螺除湿退黄,用黄酒可浸取田螺之汁。用于“酒疸诸黄”。

  临床应用

  1.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田螺滴耳液(《中医外治方药手册》):活田螺1个,洗净,置清水中,12——48小时后剪开尖头,加入冰片少许,取其水滴耳内,按压耳屏数次,每日3次,连用数日;功能清热消肿。

  【注意事项】

  (1)急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禁用。

  (2)个别病人在滴药后头晕,可以先将药液稍加温后,再滴耳加压。

  2.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每日1次。

  2.治小便不利、白浊:田螺250克洗净,去尾部,入热油锅内,略炒片刻,加入大蒜头少许,食盐调味,加水煮熟,用针挑出螺肉食用。

  3.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4.治菌痢: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 10克,每日3次。

  5.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消渴病:大田螺15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米酒半小杯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

  6.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车前子30克,红枣 10个,田螺(连壳)1000克。先用清水静养田螺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斩去田螺笃;红枣(去核)洗净。用纱布另包车前子,与红枣、田螺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螺肉。

  用法用量

  炖汤服,视病情适量用。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症、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