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面皮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2:20 2017年4月5日由Lmjiao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萧县面皮,是萧县名小吃、安徽省区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现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淮北、宿州、徐州、苏州、上海、合肥、蚌埠、枣庄、永城等地区。

  萧县面皮是将小麦面水放进面锣中蒸做出的,加入秘制辣椒油、黄瓜丝、甜榨菜、面筋卷或调制而成。萧县面皮具有皮薄、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

  2017年1月17日,萧县面皮获得游安徽不得不吃的金牌小吃荣誉。

  由来

  萧县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汉族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淮海地区的重要名吃。

  特点

  萧县面皮为萧县名小吃。吃法主要有卷、调两种。萧县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在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现流行于我国尤其是淮海地区,有现吃、网购、外卖等多种渠道供您购买品尝。萧县各家的面皮口味是都不一样的,口感也有不同。文汇楼的面皮皮薄,颜色晶莹透亮,入口细腻,量却很少,估计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一家了吧。

  萧县面皮另一层含义代表浪漫式的爱情,很多人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就像此种面皮的特点:颜色晶莹透亮,很容易被他的外表所吸引。入口细腻伴随着浪漫的温馨。凡是去萧县的人,都少不了吃上一张面皮,只要吃上一次,就让你彻彻底底的迷上萧县面皮。

  做法

  萧县面皮和传统的陕西凉皮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外地很有知名度但不同与机器制作的那种,纯手工的做法如下:

  洗面

  面粉放在盆里,然后加水,用筷子一个方向搅拌。慢慢加水,将干面粉逐渐和成稀软面团。慢慢的将面团搅制光滑,饧起来。然后每隔大约半小时重复搅动面团一次,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给面上筋。一般饧1.5至2个小时即可,往面团的盆里加水,开始洗面。两遍之后,便可以初步看出面筋来。洗去的面水用另外的盆盛着,不要丢掉,一直换水洗面,一直洗到水变清即可。洗出的面筋。面筋在做面皮的时候放在锅里蒸熟切块即可。

  蒸制

  洗出的面水。面水洗出后放在那里,不久淀粉会沉淀下去,这时,把盆里的清水控出,留下面的淀粉糊做面皮的箩。经过试用,这个箩选的还不错。做面皮的时候,直接用勺子舀上些淀粉糊即可,喜欢厚的多舀一勺,喜欢薄的少舀一些,自己可以自由掌握,舀好后把箩放在锅里蒸即可,面皮蒸好后,拿出箩时,先放在冷水里激一下,这样容易把面皮揭开来。

  调料

  面皮吃起来,辣椒油很关键,先把油用花椒大茴烧热爆香。准备一个小锅,放上辣椒粉和白芝麻。捞出花椒大茴,把热油倒入辣椒粉和芝麻里,好香的味道。黄瓜切丝,蒸熟的面筋切块。将做好的面皮切条,放入大碗里,加入黄瓜丝、面筋,放入食盐和味精,再将辣椒油倒入拌匀,即可食用。

  调制

  材料

  萧县面皮的辅料很有讲究,一般只放黄瓜丝、

  有的商家加入榨菜,绿豆芽,花生米等材料。调料有盐、醋、味精、辣椒油,调面皮时放多少调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来定。调好的凉皮皮子白里透亮、黄瓜丝现着绿、辣椒油敞着红,好吃又好看,是很不错的消暑食品呢。

  卷

  萧县面皮以前是没有调制的,大多是卷着吃,主要在集市中叫卖,一个中年阿姨,推着一个自行车,车后拖着一个圆盘,面皮的做法都是在盘中进行,摊开面皮撒上盐、滴两地香油、放上面筋、黄瓜。全程动作不过10秒钟,动作娴熟,绝对让你看的目瞪口呆,几乎每一个从萧县走出去的人都吃过萧县面皮,往往功成名就得萧县人回家时大鱼大肉不吃,先来一个萧县面皮,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

  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萧县面皮技艺也在进步,出现了调的吃法,主要是选用手工做的薄面皮,切成大块状,配上面筋、黄瓜、滴上几滴香油、辣椒、甜醋自己放,特色主要体现在是否是手工面皮和秘制的辣椒油上,谁家的好不好吃,第一口便能知晓。

  传说

  据说,面皮是曹操发明的,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从北方带的粮食囤积在一起,不巧遭了雨水,为了不让军中厨子被治罪,他把这些泡了水的小麦磨成粉后,洗成面筋,做了面皮,不仅帮士兵们改善了生活,洗面筋的水还可以用来煮粥,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