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蕨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6:34 2007年4月18日由月夜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Sorolepidium glaciale Christ

中文名 玉龙蕨

拉丁科名 Dryopteridaceae

中文科名 鳞毛蕨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四川(木里、稻城)、云南(丽江、中甸)、西藏(波密)

现状 稀有种。玉龙蕨属为我国特有。产西藏、云南及四川三省区毗邻的高山上,常生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零星分布。

海拔下限(米) 4000

海拔上限(米) 45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一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连同叶柄和叶轴密被覆瓦状鳞片;鳞片大,卵状披针形,棕色或老时苍白色,边缘具细锯齿状睫毛。叶片线状披针形,具短柄,一回羽状或二回羽裂;羽片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钝头,基部圆截形,几无柄,边缘常向下反卷,两面密被小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边缘具细齿状长睫毛。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一行;无盖。地理分布:分布于西藏东北波密,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稻城,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地带。

特性 本种主要分布在高山冻荒漠带,由于强烈的寒冻和物理风化作用,地形多为裸岩,峭壁和碎石构成流石滩,即高山冰川下延的地段。高山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严寒恶劣。流石滩常处在冰雪覆盖和冰冻状态,仅有短暂的暖季(7--8月),当地表解冻消融后,在碎石和隙间零星散生的玉龙蕨才茁壮成长。

保护价值 本种特产于我国西南部分高山的雪线附近,为稀有植物,是研究蕨类植物的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 建议登山科考人员不要大量采集。

栽培要点 限于该种的特殊生态条件,难以室内人工栽培。迁移保存时,可试行向长白山等保护区高山地带移植试种。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