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水罐子病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5:12 2008年4月16日由Foodbk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葡萄水罐子病也称转色病,东北称水红粒,是葡萄上常见的生理病害,尤其在玫瑰香等品种上水罐子病尤为严重。

(1)病症 水罐子病主要表现在果粒上,一船在果粒着色后才表现症状。发病后有色品种明显表现出着色不正常,色泽淡;而白色品种表现为果粒呈水泡状,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肉变软,果肉与果皮极易分离,成为一包酸水。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故有水罐子之称。发病后果柄与果粒处易产生离层,极易脱落。病因主要是营养不足和生理失调。

(2)发病规律 一般在树势弱、摘心重、负载量过多、肥料不足和有效叶面积小时,该病害容易发生;地下水位高或成熟期遇雨,尤其是高温后遇雨,田间湿度大时,此病尤为严重。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和根外喷施磷、钾肥,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及时除草,勤松土。②控制负载量。合理控制单株果实负载量,增加叶果比。③主副梢处理。主梢叶片是一次果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留二次果的情况下,二次果常与一次果争夺养分,由于养分不足常常导致水罐子病发生。因此,在发病植株上主梢多留叶片就更为重要。一般主梢应尽量多保留叶片,并适当多留副梢叶片,这对保证果穗生长的营养供给有决定性作用。另外,一个果枝上留两个果穗时,其下部果穗转色病比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适当疏穗,一枝留一穗的办法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