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当前修订版本

精盐 "精盐"的营养素含量 热量(千卡) 0 硫胺素(毫克) 0 钙(毫克) 22 蛋白质(克) 0 核黄素(毫克) 0 镁(毫克) 2 脂肪(克) 0 烟酸(毫克) 0 铁(毫克) 1 碳水化合物(克) 0 维生素C(毫克) 0 锰(毫克) .29 膳食纤维(克) 0 维生素E(毫克) 0 锌(毫克) .24 维生素A(微克) 0 胆固醇(毫克) 0 铜(毫克) .14 胡罗卜素(微克) 99.9 钾(毫克) 14 磷(毫克) 0 视黄醇当量(微克) .1 钠(毫克) 39311 硒(微克) 1

调味补碘选精盐 食用盐指的是晶体氯化钠,用于食用,食用盐中氯化钠含量(以干基计)应在97%以上。

食用盐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国家对盐业实行归口管理,盐产品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对食用盐实行专营,为此国务院颁布了《盐业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

原国家经贸委主管全国盐业行政工作,中国盐业总公司承担全国食用盐的生产、经营职能,为全国食用盐专营的经营主体。全国31个省、区、市设有盐务管理局,并延伸至地(市)、县,各省、区、市及地(市)、县相应设立盐业公司,各地盐业公司为本行政区域食盐专营的经营主体。

食用盐除了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碘剂的载体起到补碘的作用。食用盐加碘是防止碘缺乏病最安全、有效、经济、易行的办法。

人体内的碘主要来自食物。如果我们长期食用无碘或含碘低的食品,就会出现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可能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先甲低);如果婴幼儿碘缺乏,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引起亚临床克汀病或轻度智力低下;青少年、成年人碘缺乏的突出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在我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1993年国务院发布《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规范纲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发布《食盐专营办法》。经过盐行业的不断努力,从1995年起,我国实现了食用盐全部加碘,目的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病。为保证人民吃上放心合格的碘盐,我国已建立和完善了全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年加工供应碘盐约700多万吨。

中国制盐的历史悠久,是世界第二产盐大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约有盐业生产企业1300个,经销企业2500个,盐的质量正在稳步提高。中国盐按大类分为海盐、井矿盐、湖盐。以海盐为主,沿海的10个省、区、市(除上海市以外)都有不同规模的盐业生产,生产能力2615万吨;井矿盐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江西、湖南、云南、河南、安徽、江苏等8个省,生产能力915万吨;湖盐主要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生产能力458万吨。我国现有大中型场(厂)58个,年产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海盐场4个,30万吨以上的真空制盐厂8个。

从制盐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来看,海盐区大中型盐场已实现了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坨、运输的机械化;井矿盐引进了部分先进设备和技术,采用了由矿山到真空制盐的生产线,专业设备成龙配套。不少精制盐厂已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在生产中,使加碘盐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一些企业从国外引进和自行研制了一批自动化、半自动化先进加碘设备和包装设备,使加碘盐加工、包装水平接近世界同行先进水平。

食用盐按其生产和加工方法主要分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按其氯化钠的含量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

近年来对食用盐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对盐业实行归口管理,对食盐实行专营,食用盐产品质量基本上令人满意。但是还存在个别产品加碘不均匀,导致食用盐中碘含量超过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范围,以及水溶性杂质超标、氯化钠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生产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验来解决。另外,私盐的存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价廉而质量差的私盐中碘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铅、硫酸盐超标的问题更是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盐使用常识——

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吸潮;

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烧菜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盐在使用时避免高温加热,不要放在油锅里煎炸;

不宜摄入过多的食盐。

食用盐选购常识——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盐时,一定要选购各地盐业公司经销的食用盐。好的食用盐表面干爽、无结块,晶体均匀、洁白,无明显外来杂质,味咸,无苦涩等异味。

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含碘盐的消费者,可凭当地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当地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指定的单位购买非碘盐。对家庭中的其他人,可以使用碘油补碘。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