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17 2007年8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122.5.20.3 (Talk)

←上一个
09:18 2007年8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122.5.20.3 (Talk)

下一个→
第18行: 第18行: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气。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碱。叶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异槲 皮甙。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气。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碱。叶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异槲 皮甙。
 +
   
【贮藏】置干燥处。 【贮藏】置干燥处。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
     
 +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09:18 2007年8月11日的修订版本

鱼腥草 属三白草科植物。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 。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拉丁名称] 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英文名】 HERBA HOUTTUYNIAE

【别名】岑草,紫背鱼腥草,紫蕺,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重药,狗贴耳,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草摄,红桔朝,臭蕺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制法】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 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气。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碱。叶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异槲 皮甙。

  【贮藏】置干燥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功用 内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脓、祛痰作用。据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剂,粉剂,注射剂,对肝脏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又据中医临床经验证明,对肺脓疡,痈节等化脓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茎,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

[柿痈吐脓痰]

鲜草洗净,炒作菜吃。或用鱼腥草36克 (鲜草),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肺热咳嗽,咯痰带血 (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鱼腥草18克 (鲜草36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小儿高热惊风,大人肺炎,热咳气急]

鱼腥草、黄荆条各30克,钩藤9克,水煎服,小儿酌减。

[遍身生疮 (包括多发性痈疗等)]

鱼腥草嫩叶和米粉做成饼,油煎食之。

[痈疖发背,疔疮肿毒]

不拘已溃未溃,可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煤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黄疸发热 (包括胆囊炎等)]

鱼腥草150~180克,水煎温服,据称疗效颇佳。

[心脏病,心绞痛,心痛撤背]

鲜鱼腥草的茎每次用1~2寸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缓解疼痛,持续久服亦有治愈的病例。

[妇女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下腥臭,下腹痛等]

鱼腥草30~60克 (鲜草加倍),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痧症腹胀,小儿疳积,食伤不化,腹痛泻痢]

鲜叶或全草洗净捣汁,每次用半调匙。温开水冲服。

[痈疽不破头、脓排不出]

将此草捣烂、涂贴于患部能出脓,故此草又名"代刀草"。(枪珠、弹片、竹签、木刺进入肌肉,即以湿纸包裹本品,于火中煤熟,捣烂敷贴之,有吸出弹片、签、刺之功)。

[项疽搭背,脓栓不出]

湿纸包裹鲜草,于灰火中娘熟,捣烂敷于患部,可吸出脓液,并有止血止痛、消炎防腐之功。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 滴,置水浴中加热,显红色。

(3) 取本品25g,切碎,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4 小时,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备注】

(1)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贝等用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2)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摘录】《中国药典》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