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acategory:黑茶   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紧压茶。它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安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
下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紧压茶。它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安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祁门县西南查湾、芦溪一带;抗战期间停产,20世纪80年代恢复生产。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

  安茶简介

  概念

  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紧压茶。它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安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祁门县西南芦溪、溶口一带;抗战期间停产,20世纪80年代恢复生产。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

  2011年12月,安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2014年,安茶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产地

  黄山祁门县南乡查湾、芦溪等地

  安茶特色

  红茶和绿茶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前者首先通过发酵使汁水变红,后者则先通过杀青使汁水保持清绿。而安茶的制作却颇特殊,其原料为山茶,制作时连梗带叶经杀青后,稍加揉捻,进行烘干制成干毛茶,待到每年白露后开始进行安茶的精致与包装,最终包装为压紧装在小竹篓内(每小篓装茶1斤或半斤),再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即依竹篓容量成型。一般茶叶以新鲜为贵,唯独安茶以陈为贵,而且越陈越好。经营安茶必须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出售。惟其这样,才能火气退尽,茶性温和,味涩生津,祛邪避暑,充分发挥茶叶的药效作用。安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味越纯正。

  安茶不仅为上乘饮料,且被视为良药,岭南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在广东和东南亚地区被尊为圣茶。

  历史传承

  安茶,是传统工艺名茶,创于一七二五年前后,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安茶,选料精细,工艺独特,制作讲究,品质优良,不仅是饮用佳品,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祁门之茶叶》(博宏颠著):红茶之外尚有安茶之制造……。如南乡(芦溪)孙义顺之产品,有百余年之历史,在两广颇负盛名,岭南郎中方珍常用安茶作药饮,亦可见珍贵,固也有相当之价值。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多酚类,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杀菌,解渴生津,消瘴避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安茶,民间称为软枝茶,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半发酵的紧压茶,明.永乐《祁阊志》已有软枝记载,主要产区在祁门芦溪.程村一带。

  民国21年祁门南乡有“安茶”号达47家,最享盛名的属“孙义顺”安茶,其条索壮实匀齐,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粽叶香味,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醇明,竹篓与粽叶组合包装精良,成品茶经陈化后销售。安茶以有二百多年的产销历史,抗战期间因战乱安茶市场萎缩而停止生产。1984年研制恢复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注恢复茶叶,做响安茶,让历史名茶(安茶)发扬光大,安茶企业,为人民造福。安茶,有投资,收藏价值,安茶越陈越好药用价值就越高,东南亚收藏市场非常受欢迎。安茶,产于皖南芦溪乡,这里二水汇流,三山环抱,茶园多为洲地,土壤肥沃深厚,周围竹木葱茂,水波荡漾,云雾缭绕,为安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