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苦丁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ccategory:茶叶   澄迈苦丁茶产于海南省澄迈县。澄迈苦丁茶树形很大,最大胸径竟达2.5米,高达50至60米,树龄可...)
下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澄迈苦丁茶产于海南省澄迈县。澄迈苦丁茶树形很大,最大胸径竟达2.5米,高达50至60米,树龄可达千年,其枝繁叶茂,华盖四蔽,叶面蜡味苦味淡而回甘浓,是一个药物价值极高的苦丁茶品种。

  简介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丁茶能够有效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对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偏高、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疾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又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便等功能。

  产地环境

  澄迈苦丁茶种植在火山喷发高温烧过的玄武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地区,土壤中各种养分丰厚、矿物质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土壤为火山岩经过上万年的风化后才形成的。茶场四周地势呈盆地状,中间低,四周高,四周风化了的火山岩及大量的有机质,经过千万年的冲刷,尽积于盆底,成为肥沃的冲积平原,松厚的土中各种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相当高,因此植物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很高,所生产的苦丁茶具有香气足,耐冲泡,含油量高的特点。茶园分布区域山高雾大,而且处于高雷区,空气中富含臭氧负离子,对茶树的生长和各种营养成份的形成十分有利。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简介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澄迈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2006年6月日起对澄迈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澄迈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海南省澄迈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澄迈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澄府函[2004]18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东经109°45´--110°15´,北纬19°23´--20°01´的火山岩地区。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

  (二)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的火山岩沙质土壤,pH值4.6至4.9之间,有机质含量≥1.2%。

  (三)栽培管理。

  1.种苗繁育方法:从优良野生母树上选取枝条,经扦插繁殖培育优质种苗。

  2.苗木定植:每年1至3月或8至9月份定植;种植密度每公顷不大于3330株。

  3.肥水管理:允许施用羊粪、牛粪、豆饼、水肥、微生物肥、飞机草、稻草等无污染有机肥,禁止使用化肥;灌溉用水为火山岩地下水。

  4.鲜叶采摘:每年农历一月至十月,上午露水干后摘茶,雨天不采摘,嫩度要求在一芽5叶以内,初展,叶片完整,无异物、异味。

  (四)加工工艺流程。

  苦丁茶叶鲜叶→分选→摊晾→杀青→揉捻→手工条索状做形或机器自然条形状做形→干燥(水份含量≤7%)→成品分选→质检→包装→入库。

  (五)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条形紧结或自然条状,香气清醇持久,汤色绿中透黄,味道先苦后甘,耐冲泡。

  2理化指标:苦丁茶总皂甙含量≥18%,总黄酮含量≥13.1%,茶多酚含量≥16%,水浸出物≥45%,水不溶性灰分≤1.7%。

  专用标志使用

  澄迈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海南省澄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澄迈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