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绿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7:10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0:50 2017年7月7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scategory:茶叶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category:食品]][[category:s]][[category:茶叶]]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介绍 =滨江区新联苗木种养殖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经销批发的个体经营,农产品、种子种苗、[[家禽]]是滨江区新联苗木种养殖场的主营产品。滨江区新联苗木种养殖场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滨江区新联苗木种养殖场以雄厚的实力、合理的价格、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滨江区新联苗木种养殖场热诚欢迎各界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主营产品或服务= 农产品;种子种苗;家禽;+ 
-|主营行业 = 农产品代理加盟 新鲜蔬菜 玉米 豆类+  2014年,双井绿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企业类型 =个体经营+ 
-|经营模式 =经销批发+  发展历史
-|注册资本 = 无需验资+ 
-|公司注册地 = CN 浙江 杭州+  双井绿为修水县恢复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据史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2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清光绪31年(1905年),茶园面积达43万亩,年出口茶叶30万箱,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51.64%。至上世纪90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员工人数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09 年+  早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沈荷英+ 
-|主要客户 = +  县志载,1958年修水茶厂特制的超级宁红工夫茶和修水茶科所特制的双井绿茶向庐山会议献礼,作为会议的专用茶获中央领导同志好评。同年,修水茶科所研制的高级宁红“山谷红”人选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
-|年营业额 =+ 
-|主要经营地点 =杭州市+  茶产业虽是修水县的传统产业,但也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20世纪末一度走入低靡,茶园面积由80年代的10万亩锐减至不足2万亩,企业经营艰难。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一段时期处于低谷的茶业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产值连年翻番,名牌知名,市场扩大,茶农增收,财税增长。
-|主要市场 =+ 
-|经营品牌 =+  制作工序
-|管理体系认证 =+ 
-|公司主页 =+  古代“双井茶”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气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如今的“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的鲜叶制成;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六道工序。 鲜叶进厂后,薄摊2——5小时,然后用铁锅杀青,每锅投入鲜叶0.15——0.2公斤,锅温为120——150℃,炒至含水58——60%为杀青适度。稍经揉捻后,即用烘笼进行初烘,烘温约80℃,烘至三成干,转入锅中整形提毫,待茶叶白毫显露,再用烘笼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叶能手捻成末,茶香显露,此时含水量约为5——6%时,趁热包封收藏。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品质特点
-|电话 = 86 0571 85791613+ 
-|移动电话 = 13958134422+  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传真 = + 
-|地址 = 中国 浙江 杭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协同村+  所获荣誉
-|邮编 =310051+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将它推崇为全国“草茶第一”。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评比鉴定中,被评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并荣获名茶证书。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公司名称 = 杭州市滨江区新联苗木场+  修水“宁红金毫”、“双井绿”等名优茶,分别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荼文化节名优茶评比和江西省十大名茶评比、江西省茶博览会名优茶评比等大型茶事活动中共获得39个,其中金奖17个,一等奖3个。
-|注册号 =330108600034872+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协同村9-34号+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双井贡茶曾荣获江西物产总会评比一等奖,斤价四千文。早在1958年时,修水茶叶试验站以双井村所产鲜叶研制的特级“山谷红”上送国务院作为招待外宾专用礼品茶。1978年以后,名品“双井绿”恢复生产,1982年,“双井绿”被评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1983年,又获市农牧局技术改进成果奖。1985年,“山谷翠绿”茶获全省名茶第三名,其包装和科研均被评为全省、全国技术改革先进单位。
-|法定代表人 =沈荷英+ 
-|注册资本 =无需验资+  茶叶文化
-|企业类型 = 个体经营+ 
-|成立日期 = 2009年01月15日+  双井茶优异的品质与其制作精细固然有关,不然就不会有后唐毛文锡的赞誉,但双井茶的扬名却是得益于双井进士们与外界的交流,得益于文坛、政坛大家的相互传播。
-|营业期限 = 2009-01-15 至 2013-01-14+ 
-|经营范围 =种植、零售:普种种植材料(城镇绿化苗)(种植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2年1月15日)(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2年1月15日)+  双井进士们的传播,当以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为代表。黄庭坚常将家乡产的双井茶分赠给老师、友人及同僚,并同时赋诗相赠,受赠之人常常和诗以谢。鉴于黄庭坚自身地位,其受赠人当然不会是等闲之辈,如苏轼、欧阳修、晁补之等等。如黄庭坚送双井茶给苏轼,赋诗一首(标题: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铠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苏轼收到茶后即和诗致谢(标题: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登记机关 =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年检时间 = +  关于黄庭坚分赠双井茶、宣传双井茶,宋·江东安抚大使叶梦得《辟暑录》亦有记载:“草茶绝品惟双井,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祜(1086——1094)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置之,然后岁仅得一、二斤耳。”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分类==+  文坛、政坛大家的传播,当以文史大家欧阳修(1007——1072)为代表,欧阳修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因此,欧阳修同属政坛大家,欧阳修对双井茶扬名全国功不可没,他写下了多首赞美双井茶脍炙人El的诗词,对双井茶的品质褒赞有加,如(标题:赞双井龙团):“《唐书·隐逸》传鸿渐,跋尾两篇说《自传》。双井龙团均赞美,浮槎评说水甜甘。”又如(标题: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家,一啜犹须三日夸。”北宋时期,中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较快,当时业界团(饼)茶与散茶并存,然总体趋势,时下中国茶叶加工技术是由团茶向散茶发展的时期。从欧阳修上述诗中可以看出,双井茶无论做团茶或做散茶,品质均优异非常。
-[[Category:个体经营]] [[Category:经销批发]] [[Category:CN]] [[Category:浙江]] [[Category:杭州]]+ 
 +  功效价值
 + 
 +  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
 + 
 +  药理作用
 + 
 +  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 
 +  具体作用
 + 
 +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 
 +  禁忌
 + 
 +  不适宜发热、肾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习惯性便秘、消化道溃疡、神经衰弱、失眠、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当前修订版本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2014年,双井绿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发展历史

  双井绿为修水县恢复历史名茶,历史上该茶谓之双井茶。因该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据史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2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清光绪31年(1905年),茶园面积达43万亩,年出口茶叶30万箱,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51.64%。至上世纪90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早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

  县志载,1958年修水茶厂特制的超级宁红工夫茶和修水茶科所特制的双井绿茶向庐山会议献礼,作为会议的专用茶获中央领导同志好评。同年,修水茶科所研制的高级宁红“山谷红”人选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

  茶产业虽是修水县的传统产业,但也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20世纪末一度走入低靡,茶园面积由80年代的10万亩锐减至不足2万亩,企业经营艰难。2002年,修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一段时期处于低谷的茶业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产值连年翻番,名牌知名,市场扩大,茶农增收,财税增长。

  制作工序

  古代“双井茶”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气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如今的“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的鲜叶制成;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六道工序。 鲜叶进厂后,薄摊2——5小时,然后用铁锅杀青,每锅投入鲜叶0.15——0.2公斤,锅温为120——150℃,炒至含水58——60%为杀青适度。稍经揉捻后,即用烘笼进行初烘,烘温约80℃,烘至三成干,转入锅中整形提毫,待茶叶白毫显露,再用烘笼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叶能手捻成末,茶香显露,此时含水量约为5——6%时,趁热包封收藏。

  品质特点

  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所获荣誉

  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将它推崇为全国“草茶第一”。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评比鉴定中,被评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并荣获名茶证书。

  修水“宁红金毫”、“双井绿”等名优茶,分别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荼文化节名优茶评比和江西省十大名茶评比、江西省茶博览会名优茶评比等大型茶事活动中共获得39个,其中金奖17个,一等奖3个。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双井贡茶曾荣获江西物产总会评比一等奖,斤价四千文。早在1958年时,修水茶叶试验站以双井村所产鲜叶研制的特级“山谷红”上送国务院作为招待外宾专用礼品茶。1978年以后,名品“双井绿”恢复生产,1982年,“双井绿”被评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1983年,又获市农牧局技术改进成果奖。1985年,“山谷翠绿”茶获全省名茶第三名,其包装和科研均被评为全省、全国技术改革先进单位。

  茶叶文化

  双井茶优异的品质与其制作精细固然有关,不然就不会有后唐毛文锡的赞誉,但双井茶的扬名却是得益于双井进士们与外界的交流,得益于文坛、政坛大家的相互传播。

  双井进士们的传播,当以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为代表。黄庭坚常将家乡产的双井茶分赠给老师、友人及同僚,并同时赋诗相赠,受赠之人常常和诗以谢。鉴于黄庭坚自身地位,其受赠人当然不会是等闲之辈,如苏轼、欧阳修、晁补之等等。如黄庭坚送双井茶给苏轼,赋诗一首(标题: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铠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苏轼收到茶后即和诗致谢(标题: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关于黄庭坚分赠双井茶、宣传双井茶,宋·江东安抚大使叶梦得《辟暑录》亦有记载:“草茶绝品惟双井,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祜(1086——1094)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置之,然后岁仅得一、二斤耳。”

  文坛、政坛大家的传播,当以文史大家欧阳修(1007——1072)为代表,欧阳修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因此,欧阳修同属政坛大家,欧阳修对双井茶扬名全国功不可没,他写下了多首赞美双井茶脍炙人El的诗词,对双井茶的品质褒赞有加,如(标题:赞双井龙团):“《唐书·隐逸》传鸿渐,跋尾两篇说《自传》。双井龙团均赞美,浮槎评说水甜甘。”又如(标题: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家,一啜犹须三日夸。”北宋时期,中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较快,当时业界团(饼)茶与散茶并存,然总体趋势,时下中国茶叶加工技术是由团茶向散茶发展的时期。从欧阳修上述诗中可以看出,双井茶无论做团茶或做散茶,品质均优异非常。

  功效价值

  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

  药理作用

  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具体作用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禁忌

  不适宜发热、肾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习惯性便秘、消化道溃疡、神经衰弱、失眠、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