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洪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7:10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3:46 2017年7月6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bcategory:绿茶   宝洪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原产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是云南唯一的...)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category:食品]][[category:b]][[category:绿茶]]
-|介绍 =我厂位于临安市清凉峰镇,[[山核桃]]作为我们镇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都受政府的扶持,近年来随着山核桃的热销,越来越受广大经销商的关注.<br> &nbsp; &nbsp; 我们厂主要生产山核桃系列和[[笋干]],都是采用[[独特]]的加工方法[[精制]]而成,是健康的[[绿色食品]].+ 
-|主营产品或服务= 山核桃系列;野笋干;+  宝洪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原产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是云南唯一的小叶种茶。据《中国茶经》的记载,宝洪茶由唐代由宝洪寺开山和尚引种,明清年间最为昌盛,已传承千年。宝洪茶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主营行业 = 炒货类+ 
-|企业类型 =个体经营+  宝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注册资本 = 无需验资+  历史发展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杭州+ 
-|员工人数 = 11 - 50 人+  历史记载
-|公司成立时间 = 2003 年+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童萍姣+  宝洪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可见宝洪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主要客户 = 30-45+ 
-|年营业额 =人民币 50 万元/年 - 100 万元/年+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陈霆其著《雨山默谈·卷九》 (1539)称:“宝洪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宝洪茶》 :“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 、清代名著《红楼梦》均有宝洪茶记述。
-|主要经营地点 =杭州地区+ 
-|主要市场 =+  自然地理
-|经营品牌 =<p>远洋</p>+ 
-|管理体系认证 =ISO 9000+  产地分布
-|公司主页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宝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电话 = 86 0571 63621741+  生长环境
-|移动电话 = 15336577355+ 
-|传真 = 86+  气温
-|地址 = 中国 浙江 临安市 清凉峰镇桥西8号+ 
-|邮编 =311323+  宝洪山海拔1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6℃,海拔10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0.2℃,1月份平均气温2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光照
-|公司名称 = 临安远扬炒货食品厂+ 
-|注册号 =3301853004406+  宝洪山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清凉峰镇桥西村+ 
-|法定代表人 =童萍姣+  降水
-|注册资本 =无需验资+ 
-|企业类型 = 个体经营+  宝洪山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成立日期 = 2003年08月11日+ 
-|营业期限 = 2007-01-29 至 2011-01-28+  土壤
-|经营范围 =山核桃、山核桃仁加工、销售(凡涉及许可证制度的,凭许可证经营)+ 
-|登记机关 =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临安分局+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年检时间 = 2009年(最近)+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栽培技术
-==分类==+ 
-[[Category:个体经营]] [[Category:生产加工]]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杭州]]+  育苗技术
 + 
 +  母本树的选定及管护
 + 
 +  根据宝洪茶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叶片卵圆形、光泽度好、叶片肥厚、边缘锯齿状浅的茶树做母本树。选定的母本树冬季进行苔刈更新,株施腐熟农家肥5千克、普钙0.5千克、复合肥0.2千克后浇透水。春茶萌发前15天,株施尿素0.2千克、浇透水促使新梢萌发。在春茶采摘期间母本树严禁采茶,母本树在采穗条前15-20天摘除顶芽以控制顶端优势,促使枝条成熟,萌发腋芽。
 + 
 +  移栽技术
 + 
 +  直接影响茶苗的成活率、长势、投产时间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栽后的当年8月至次年6月主要是保证茶叶根系生长所需水分,以保成活。6月进入雨季后,及时除去地膜,结合除草浅耕5㎝-10㎝,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主枝高度达40㎝时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扩大树冠,侧枝长达30㎝时进行摘心,通过多次摘心扩大蓬面,每次摘心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补充生长所需养分。进入8月是茶树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在透雨后进行土壤施肥,每亩施普钙100㎏、复合肥30㎏混拌后穴施,以确保茶树生长需肥。10月后,茶树生长缓慢,叶片老化,以加强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主要工作。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移栽后1年每株茶树枝条可达5-8条,新梢普遍长30厘米蓬面达30厘米。
 + 
 +  加工工序
 + 
 +  采摘
 + 
 +  宝洪茶
 + 
 +  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雨水节令时开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
 + 
 +  炒茶
 + 
 +  宝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 
 +  杀青
 + 
 +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 
 +  煇锅
 + 
 +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 
 +  价值功能
 + 
 +  主要成分
 + 
 +  宝洪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19.1%、氨基酸4.7%、茶多酚25.04%、咖啡碱4.75%、维生素0.82% 。
 + 
 +  保健功能
 + 
 +  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明目、清热、治头痛、治感冒、去毒疮、消除紧张等的药理功能。[2]
 + 
 +  品茗指南
 + 
 +  冲泡方法
 + 
 +  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 
 +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83%和57%以上。
 + 
 +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
 + 
 +  品饮技巧
 + 
 +  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度非常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为好。宝洪茶鲜爽度高,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只采摘一芽一、二叶,嫩度高,故品饮时对口腔舌面的刺激弱,感觉顺滑,鲜甜。
 + 
 +  选购技巧
 + 
 +  (1)宝洪茶具有特殊的天然花香味,抓把鲜叶一闻,都能感到清香四溢,这种香味既厚重浓郁又醇朴自然,刺激性不强烈,大家都能接受。
 + 
 +  (2)宝洪茶的外表面会产生一些焦点,在作形时较难压扁成形。外形不及外省一些扁炒型青茶的外形美观。
 + 
 +  储存方法
 + 
 +  宝洪茶应该存放于干燥,无异味,低温的环境下,拆封后要及时的把它包好存放,以防茶叶的香味流失,影响茶叶品质。
 + 
 +  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 
 +  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 
 +  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 
 +  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 
 +  冰箱保存法:宝洪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 
 +  获奖荣誉
 + 
 +  宝洪茶于2011年7月25日选送茶样参加2011年8月上旬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2011世界绿茶评比大会”。经过大赛评审,宝洪茶获得金奖。

当前修订版本


  宝洪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原产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是云南唯一的小叶种茶。据《中国茶经》的记载,宝洪茶由唐代由宝洪寺开山和尚引种,明清年间最为昌盛,已传承千年。宝洪茶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宝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

  历史发展

  历史记载

  宝洪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可见宝洪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陈霆其著《雨山默谈·卷九》 (1539)称:“宝洪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宝洪茶》 :“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 、清代名著《红楼梦》均有宝洪茶记述。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宝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

  生长环境

  气温

  宝洪山海拔1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6℃,海拔10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0.2℃,1月份平均气温2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宝洪山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宝洪山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母本树的选定及管护

  根据宝洪茶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叶片卵圆形、光泽度好、叶片肥厚、边缘锯齿状浅的茶树做母本树。选定的母本树冬季进行苔刈更新,株施腐熟农家肥5千克、普钙0.5千克、复合肥0.2千克后浇透水。春茶萌发前15天,株施尿素0.2千克、浇透水促使新梢萌发。在春茶采摘期间母本树严禁采茶,母本树在采穗条前15-20天摘除顶芽以控制顶端优势,促使枝条成熟,萌发腋芽。

  移栽技术

  直接影响茶苗的成活率、长势、投产时间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栽后的当年8月至次年6月主要是保证茶叶根系生长所需水分,以保成活。6月进入雨季后,及时除去地膜,结合除草浅耕5㎝-10㎝,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主枝高度达40㎝时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扩大树冠,侧枝长达30㎝时进行摘心,通过多次摘心扩大蓬面,每次摘心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补充生长所需养分。进入8月是茶树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在透雨后进行土壤施肥,每亩施普钙100㎏、复合肥30㎏混拌后穴施,以确保茶树生长需肥。10月后,茶树生长缓慢,叶片老化,以加强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主要工作。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移栽后1年每株茶树枝条可达5-8条,新梢普遍长30厘米蓬面达30厘米。

  加工工序

  采摘

  宝洪茶

  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雨水节令时开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

  炒茶

  宝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煇锅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价值功能

  主要成分

  宝洪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19.1%、氨基酸4.7%、茶多酚25.04%、咖啡碱4.75%、维生素0.82% 。

  保健功能

  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明目、清热、治头痛、治感冒、去毒疮、消除紧张等的药理功能。[2]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83%和57%以上。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

  品饮技巧

  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度非常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为好。宝洪茶鲜爽度高,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只采摘一芽一、二叶,嫩度高,故品饮时对口腔舌面的刺激弱,感觉顺滑,鲜甜。

  选购技巧

  (1)宝洪茶具有特殊的天然花香味,抓把鲜叶一闻,都能感到清香四溢,这种香味既厚重浓郁又醇朴自然,刺激性不强烈,大家都能接受。

  (2)宝洪茶的外表面会产生一些焦点,在作形时较难压扁成形。外形不及外省一些扁炒型青茶的外形美观。

  储存方法

  宝洪茶应该存放于干燥,无异味,低温的环境下,拆封后要及时的把它包好存放,以防茶叶的香味流失,影响茶叶品质。

  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冰箱保存法:宝洪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获奖荣誉

  宝洪茶于2011年7月25日选送茶样参加2011年8月上旬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2011世界绿茶评比大会”。经过大赛评审,宝洪茶获得金奖。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