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7:09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3:35 2017年6月15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gcategory:茶叶   古劳茶是一种传统名茶,由客家人创制于宋朝。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category:食品]][[category:g]][[category:茶叶]]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介绍 =杭州时空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三维动画片产量最高、制作流程最完善、技术[[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公司予2004年成立,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百强企业、浙江省文化事业先进单位、动漫游戏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实训基地。三维原创动画片产量已突破8000分钟大关,位居全国三维动画行业第一,并全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公司已连续四年获得国家优秀动画片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等行业殊荣,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团队优秀、[[管理]]水平高,已[[形成]]从剧本创作、三维动漫制作、电视节目发行、衍生产品开发、海内外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化运作模式。公司拥有创意策划部、三维制作部、[[品牌]]授权部、电视节目发行部和衍生产品开发部,组建了时空影视制作公司、时空动漫教育中心、时空网络科技公司、国际动漫[[艺术]]中心。公司主要经营动画制作及动漫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自有品牌“快乐嘟嘟”已经通过商标注册,并开发了大量的动漫衍生产品。时空影视有着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充分考虑买家的需要,能够做到售前咨询,售中解答和售后服务的完善流程,同时能够完全配合各平台的服买家服务保障体系。公司凭借诚信的信誉、卓越的管理团队、完善的制作流程、精美的动画作品和产业化的运作模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对时空影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众多新闻媒体对时空影视的创业创新之路进行了重点报道和专门采访。+  古劳茶是一种传统名茶,由客家人创制于宋朝。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
-|主营产品或服务= 动漫设计;动漫制作;动漫产品经销;+ 
-|主营行业 = 其他模型玩具 动漫、影视主题玩具 其他未分类 化妆水 填充、毛绒玩具 其他书籍+  介绍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经营模式 =经销批发+  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始于何朝何年,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结论。相传,唐末诗人曹松守居西樵山,引入浙江长兴顾渚茶种于山中。古劳墟与西樵山隔水相望,且有宜茶山区,山区多为客家移民,喜欢植茶。由此推测,可能在宋、元年间,由西樵山引种茶树逐渐发展而来,至今约有1600多年历史。到了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古劳茶生产已进入全盛时期,“山埠间皆种茶”,近则自海口(古劳北属南海地)到城(今鹤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出现“一望皆茶树,来往采茶者不绝”的景象。古劳茶产于广东省高鹤县古劳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古劳镇之西有大云雾山,其南有古兜山,山岭海拔高约200—400米,最高的“高凹顶”海拔也只有500左右。这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8℃,全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左右,江面上的“高山气候环境”。茶园中楹树遮荫,茶地铺草覆盖,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极宜茶树生长。
-|注册资本 = 人民币 51 万+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杭州+  历史
-|员工人数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04 年+  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庒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就特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翠岩采自石地者为最佳,乾降牌县志载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带芳”,银针形似寿眉,尖如针,叶背显露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新会人黄炳坤的《忆岭南》诗中有银针“香味远出寿眉数倍”、“久经脍炙人口”之句。雍正10年(1732),鹤山建县,鹤山茶园不断发展,道光初年达到鼎盛期。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古劳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出现茶烟万顷的景象。当年,茶山和山脚的丽水有茶园1000多亩。古劳茶曾通过广州沙面洋行销往欧美、澳大利亚,香飘万里,名扬五洲。那时,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银针回去,送给亲友,共享家乡特产风味。抗日战争爆发,鹤山茶业开始衰落,许多茶园荒芜,1937年古劳茶山、丽水的茶园仅存448亩,产量301担。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供不应求,古劳茶开始复苏,那时各地出现一些以龙眼叶、鬼灯笼等制成的假茶,严重影响鹤山茶的声誉,造成大量茶叶积压滞销,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山村不少茶农不得已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为这缘故,至今仅余百亩左右茶园,往日“一望皆茶树”景象不复存在。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沈玲+ 
-|主要客户 = +  分类
-|年营业额 =+ 
-|主要经营地点 =浙江杭州滨江+  古劳茶主要有“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个品类。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珍品,以丽水所产的“翠岩银针”品质最佳。银针茶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负盛名,当时流传着“真好采,嫁丽水”的歌谣。到了光绪年间(19世纪70年代),古劳茶已濒临破产,银针茶几乎失传。直至本世纪50年代后,这一古老的历史名茶才获得重生,焕发出它的青春。
-|主要市场 =+ 
-|经营品牌 =+  采摘技术
-|管理体系认证 =+ 
-|公司主页 =+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 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 “劈蕊”。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制作工序
-|电话 = 86 0571 56697272+ 
-|移动电话 = 13505810184+  综述
-|传真 = 86 0571 56697278+ 
-|地址 = 中国 浙江 杭州市 滨江区南环路4028号5号楼A座101-102室+  古劳银针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搓揉、烚炒、焙干五道工序。
-|邮编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摊青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公司名称 = 杭州时空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目的是散发芽叶的表面水分。经过短时薄摊,表面水丧失后再行杀青。
-|注册号 =330108000000012+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滨江区南环路4028号5号楼A座101-102室+  杀青
-|法定代表人 =沈玲+ 
-|注册资本 =人民币51万元+  当锅温150——200℃时,投入700克左右摊青叶,以扬炒为主。当叶质柔软,叶面光泽消失,折梗不断时,起锅摊凉。
-|企业类型 =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成立日期 = 2004年06月29日+  搓揉烚炒
-|营业期限 = 2008-06-25 至 2024-06-28+ 
-|经营范围 =制作、复制、发行: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0年6月23日);服务:成年人的非证书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除外);其它无需报经审批的一切合法项目***+  在锅内进行。目的是做形和蒸发水分。当锅温80℃左右,投入摊凉叶700克左右,将茶叶置于两手掌间,自上而下轻揉、轻搓,边蒸发水分,边将茶叶搓紧、搓直、搓圆。手势用力由轻到重。当茶条圆直形似针,茸毫显露,含水量为30——35%,降低锅温至50——60℃进行烚干。烚干时手势应轻,保持芽叶完整。当形状固定并发出沙沙响声时进入焙干过程。焙干可以直接在锅内烤干,也可起锅在烘笼内烘至足干。
-|登记机关 =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滨江)分局+ 
-|年检时间 = 2010年(最近)+  制作特点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分类==+  历史上经炒揉好的古劳毛茶,放入温度高达300℃以上的滚筒中滚炒。当茶叶发出焦香味,手搓即成叶屑时为宜。正如《桐君录》中所说的“取为屑茶饮”。古劳茶因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称之“火花香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元代耶律楚材称颂岭南茶诗道:“高人惠我岭南茶,烂尝飞花雪没车,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Category: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Category:经销批发]]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杭州]]+ 
 +  档次
 + 
 +  高级古劳银针
 + 
 +  又称“雀舌茶”。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一芽一叶初展制成。形似长针状,毫显。上旬至中旬开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似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属炒青绿茶。
 + 
 +  普通古劳银针
 + 
 +  俗称“豆豉粒”。于4月上旬至中旬开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似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属炒青绿茶。制法是鲜叶先经摊放,表面水干后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180℃左右,一手执小帚,一手执小竹箕,频频扬炒,直到杀青适度。杀青叶用双手搓揉,当含水量在60%左右时,即在锅内烚炒,手势宜轻,免损毫尖。九成干后将炒干叶摊于锅上,低温慢烤至足干(或用焙笼焙干)
 + 
 +  低级古劳茶
 + 
 +  属烘青茶,形状圆紧,色青绿带褐。采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制成。

当前修订版本


  古劳茶是一种传统名茶,由客家人创制于宋朝。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

  介绍

  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始于何朝何年,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结论。相传,唐末诗人曹松守居西樵山,引入浙江长兴顾渚茶种于山中。古劳墟与西樵山隔水相望,且有宜茶山区,山区多为客家移民,喜欢植茶。由此推测,可能在宋、元年间,由西樵山引种茶树逐渐发展而来,至今约有1600多年历史。到了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古劳茶生产已进入全盛时期,“山埠间皆种茶”,近则自海口(古劳北属南海地)到城(今鹤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出现“一望皆茶树,来往采茶者不绝”的景象。古劳茶产于广东省高鹤县古劳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古劳镇之西有大云雾山,其南有古兜山,山岭海拔高约200—400米,最高的“高凹顶”海拔也只有500左右。这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8℃,全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左右,江面上的“高山气候环境”。茶园中楹树遮荫,茶地铺草覆盖,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极宜茶树生长。

  历史

  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庒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就特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翠岩采自石地者为最佳,乾降牌县志载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带芳”,银针形似寿眉,尖如针,叶背显露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新会人黄炳坤的《忆岭南》诗中有银针“香味远出寿眉数倍”、“久经脍炙人口”之句。雍正10年(1732),鹤山建县,鹤山茶园不断发展,道光初年达到鼎盛期。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古劳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出现茶烟万顷的景象。当年,茶山和山脚的丽水有茶园1000多亩。古劳茶曾通过广州沙面洋行销往欧美、澳大利亚,香飘万里,名扬五洲。那时,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银针回去,送给亲友,共享家乡特产风味。抗日战争爆发,鹤山茶业开始衰落,许多茶园荒芜,1937年古劳茶山、丽水的茶园仅存448亩,产量301担。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供不应求,古劳茶开始复苏,那时各地出现一些以龙眼叶、鬼灯笼等制成的假茶,严重影响鹤山茶的声誉,造成大量茶叶积压滞销,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山村不少茶农不得已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为这缘故,至今仅余百亩左右茶园,往日“一望皆茶树”景象不复存在。

  分类

  古劳茶主要有“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个品类。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珍品,以丽水所产的“翠岩银针”品质最佳。银针茶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负盛名,当时流传着“真好采,嫁丽水”的歌谣。到了光绪年间(19世纪70年代),古劳茶已濒临破产,银针茶几乎失传。直至本世纪50年代后,这一古老的历史名茶才获得重生,焕发出它的青春。

  采摘技术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 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 “劈蕊”。

  制作工序

  综述

  古劳银针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搓揉、烚炒、焙干五道工序。

  摊青

  目的是散发芽叶的表面水分。经过短时薄摊,表面水丧失后再行杀青。

  杀青

  当锅温150——200℃时,投入700克左右摊青叶,以扬炒为主。当叶质柔软,叶面光泽消失,折梗不断时,起锅摊凉。

  搓揉烚炒

  在锅内进行。目的是做形和蒸发水分。当锅温80℃左右,投入摊凉叶700克左右,将茶叶置于两手掌间,自上而下轻揉、轻搓,边蒸发水分,边将茶叶搓紧、搓直、搓圆。手势用力由轻到重。当茶条圆直形似针,茸毫显露,含水量为30——35%,降低锅温至50——60℃进行烚干。烚干时手势应轻,保持芽叶完整。当形状固定并发出沙沙响声时进入焙干过程。焙干可以直接在锅内烤干,也可起锅在烘笼内烘至足干。

  制作特点

  历史上经炒揉好的古劳毛茶,放入温度高达300℃以上的滚筒中滚炒。当茶叶发出焦香味,手搓即成叶屑时为宜。正如《桐君录》中所说的“取为屑茶饮”。古劳茶因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称之“火花香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元代耶律楚材称颂岭南茶诗道:“高人惠我岭南茶,烂尝飞花雪没车,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档次

  高级古劳银针

  又称“雀舌茶”。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一芽一叶初展制成。形似长针状,毫显。上旬至中旬开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似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属炒青绿茶。

  普通古劳银针

  俗称“豆豉粒”。于4月上旬至中旬开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似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属炒青绿茶。制法是鲜叶先经摊放,表面水干后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180℃左右,一手执小帚,一手执小竹箕,频频扬炒,直到杀青适度。杀青叶用双手搓揉,当含水量在60%左右时,即在锅内烚炒,手势宜轻,免损毫尖。九成干后将炒干叶摊于锅上,低温慢烤至足干(或用焙笼焙干)。

  低级古劳茶

  属烘青茶,形状圆紧,色青绿带褐。采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制成。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