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7:08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1:20 2017年6月13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fcategory:乌龙茶   佛手,佛手茶(永春佛手)的简称。永春佛手系“中国申奥第一茶”,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介绍 =台州市椒江外贸[[罐头]]食品厂(冬宝食品)是[[水果]]罐头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私营独资企业,公司总部设在台州,台州市椒江外贸罐头食品厂(冬宝食品)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台州市椒江外贸罐头食品厂(冬宝食品)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台州市椒江外贸罐头食品厂(冬宝食品)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主营产品或服务= 水果罐头; 
-|主营行业 = 水果罐头 
-|企业类型 =股份合作企业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注册资本 = 人民币 21.8 万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台州 
-|员工人数 = 101 - 200 人 
-|公司成立时间 = 1994 年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施冬生 
-|主要客户 = 超市 批发市场 
-|年营业额 = 
-|主要经营地点 =台州 
-|主要市场 =大陆 
-|经营品牌 =<p>冬宝食品</p> 
-|管理体系认证 =ISO 9001 
-|公司主页 =http://www.dbsp.cn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category:食品]][[category:f]][[category:乌龙茶]]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电话 = 86 0576 88312138+  佛手,佛手茶(永春佛手)的简称。永春佛手系“中国申奥第一茶”,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移动电话 = 13750612001+ 
-|传真 = 86 0576 88312171+  特征
-|地址 = 中国 浙江 台州市椒江区 台州市椒江加止上洋车站+ 
-|邮编 =318000+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公司名称 = 台州市椒江外贸罐头食品厂+ 
-|注册号 =3310021002491+  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台州椒江区加止上洋村车站+ 
-|法定代表人 =施冬生+  传说
-|注册资本 =人民币21.8万元+ 
-|企业类型 = 股份合作企业+  佛手茶相传为闽南一寺院住持采集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所得,其叶与佛手柑的叶片相似,茶水具有独特的“佛手韵”。永春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现有茶园2万亩,年产1500多吨,50%以上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出口基地。佛手茶外形紧结卷曲、肥壮重实,色泽沙绿油润,汤色黄绿清澄明亮,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味甘爽。不仅为名贵茶饮,民间长期兼作药用,既能提神醒脑、醒酒消暑、开胃健脾,又有抗癌、减肥、降血脂之功效,为著名保健茶品,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永春佛手还被香港皇室集团制成“皇氏谓常宝”,是一种糅合螺旋藻等中药的药剂,以养为主;和传统药品依靠氧化铝化学成分的治疗观念完全不同。
-|成立日期 = 1994年05月03日+ 
-|营业期限 = 1994-05-03 至 2020-12-31+  历史
-|经营范围 =罐头食品加工。兼营:非酒精饮料制造。+ 
-|登记机关 = 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椒江分局+  清康熙年间(1704年)永春狮峰岩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永春佛手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
-|年检时间 = 2010年(最近)+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永春佛手茶在1985年、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7年获“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1995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上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现有茶叶种植面积6万多亩,产量4000 吨,其一等品每公斤售价在150元以上,每年外销茶叶2500余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闽南一带的华侨不仅将其作茗茶品饮,还经年贮藏,以作清热解毒、帮助消化之药。赞其“西峰寺外取新泉,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分类==+ 
-[[Category:股份合作企业]] [[Category:生产加工]]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台州]]+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供喜欢喝酒,想肚子舒畅,精神焕发的人选择该品选用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l rar sarcodacty liswingle的干燥果实。佛手:“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 痞满,食少呕吐。引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一部P141,佛手[功能与主治]中内容。佛手生于温暖湿润、雨水充足的地方,均为栽培。产于广东肇庆、高要、云浮、四会等地。广东产品果大质佳,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之一”。佛手经传统炮制与科学的精制加工制成袋泡茶,使佛手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油、佛手内酯、柠檬内酯、橙皮甙等得到充分利用。功效启到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在古代佛手茶是达官贵族人家的珍品,《红楼梦》一书中描写探春房中摆设,将佛手与颜鲁公墨迹同列,有诗去:“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延。” 佛手茶具清香、凉爽、甘而不腻的奇特口味。
 + 
 +  食疗方
 + 
 +  鲜佛手15克,(干品6克),胡桃20克。用水冲泡代茶或用佛手、胡桃各20克,煎水代茶饮。两种方法均代茶饮。舒肝止痛、健脾。
 + 
 +  栽培技术
 + 
 +  定植技术
 + 
 +  茶园的建设应在重视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从本地的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建设好茶叶生产基地,使其适当集中连片,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更有利于集中设厂加工,提高茶叶质量。茶叶的建设还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并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
 + 
 +  1、茶树良种化:结合当地实际生产茶类,生态条件等确定纯正不受污染的品种,健壮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佛手茶苗进行栽培。
 + 
 +  2、茶区园林化: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要以治理水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园林区域化,专业化。
 + 
 +  3、茶园水利化:建园应不过量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要广辟水源,建好茶园排灌设施,水源应符合部颁标准,不受污染并做到旱季能灌,涝季能排。
 + 
 +  4、栽培科学化:要求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肥(复合肥、尿素等),正确运用采剪技术,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采用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 
 +  ⑴气候条件:佛手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喜欢温暖湿润地段,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域大气湿度以80%左右最好,不低于60%,年降水在1000mm以上。
 + 
 +  ⑵土壤条件:佛手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4.0―6.5之间,玉斗镇境内均属红壤微酸性土壤,非常适合佛手茶的种植,但土壤中游离酸钙超过1.5%时,对茶树生长就不利,还有通气、蓄水、保肥、保温等方面均应注意对佛手茶树的影响。
 + 
 +  ⑶地理条件:茶园宜选择在海拔450―750m之间,坡度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方,以10―20°坡地最为理想,坡向选择座北向南方向较为理想,做到“山顶造林,山腰种茶、山下种粮”的综合开发。
 + 
 +  ⑷梯级茶园的建设: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尽量取直便于管理打好基础,宜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采取单行或双行定植,1.5m宽畦面宜定植单行,2m宽畦面宜种植双行,以提高早封行,早投产,株距单行采取0.30―0.35m,双行采取0.3―0.4m株行距为宜(三角形排列错开定植)。
 + 
 +  ⑸茶园畦面心土筑岸,表土回沟时,沟宽与沟深度要适合茶树的根群发育,宜拉沟宽0.4m左右,深0.5m左右,以表土杂草回沟,并每亩施以有机肥料(农家肥)30―40担,石灰粉50斤,钙镁磷100斤作基肥混和土壤后待种植,选择在立春―雨水季节进行定植,佛手株高选择15―20cm健壮无病虫害苗木定植,定植后做好稻草等覆盖,以利提高成活率。
 + 
 +  管理技术
 + 
 +  1、佛手茶园的管理,对幼龄茶园的耕除管理不同于多年老年茶园,要注意不能耕除太深,次数要比较少,耕锄要结合间作绿肥的播种和撒施肥料同时进行,耕锄的深度1―2年内宜进行浅耕,耕深8―10cm左右,年耕锄2―3次,随着茶园的苗木长势,耕锄深度不断耕深至15―20cm,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着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份散发,提倡草生栽培,刈草铺园,增加腐殖肥料,以利于疏松土壤。
 + 
 +  2、肥水管理:选用腐蚀的厩肥、堆肥、绿肥、饼肥等,提倡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以提高幼龄茶树的长势,从而提高茶树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叶绿素,叶片肥厚,提高茶叶品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茶树提供全面的营养,而且肥效期长,可增加或更新土壤要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有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辅以化学肥料如复合肥料,尿素等,宜采取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则,每2个月撒施一次复合肥料与尿素(比例为2:1搭配),又根据幼龄茶树对磷钾肥需要较多的特点,三要素比例:1―2年生为1:1:1,3―4年生为2:1:1,施肥的数量1―2年生每亩纯氮2―5公斤,2―3年生每亩纯氮5―7公斤,3―4年生亩施纯氮7―10公斤,施肥量还应按亩植株数、长势、土壤及肥管条件而定,随着茶树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适当加大,一般生产100公斤干茶,要补充纯氮9公斤,磷4公斤,钾2.66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2:1。总之施肥原则是:要达到经济合理用肥,充分发挥肥效,一般采取开沟施肥与撒施结合,做到科学施肥,以发挥最大肥效。
 + 
 +  3、定型修剪:应采取低位修剪,矮化树冠的原则,扩大采摘面积,适当降低高度,可减少分枝层次,有利于茶树体内水份与养分的运转,又可减少树体每年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茶树的经济系数,幼龄树的定型修剪,当年度一般在冬季9―10月份进行,离地面高度30cm剪平,第二年5月份春梢硬化后定型修剪高度40―50cm,9―10月份控制在60cm以内,以后视佛手茶树的生长速度,疏枝修剪至80cm内定型树冠,高度一般不超过1m株高。
 + 
 +  4、低产茶园改造:针对未老先衰茶树、重采摘、轻管理的茶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直到台刈、改种(套种)等技术措施,深修剪一般高度掌握在50―60cm,台刈掌握在离地面20―25cm,由于台刈都是从根颈部萌发的枝梢(新梢),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在加强肥水管理下,能使茶树迅速增长,对打造好佛手质量,提高档次,创效益,争品牌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对树龄十几年的中年树,宜采取深修剪的办法,重修剪的高度在离地面40―60cm为宜,一般疏剪去茶树1/3―1/2,要求修剪整齐平整,台刈与重修剪的时间掌握在春茶采摘后进行。
 + 
 +  5、病虫害防治:本地茶园常见的病虫害是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云纹叶枯病、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小卷叶蛾、茶菜枯病等多种病虫害,以假眼小绿叶蝉、蚜虫、粉虱为害最为猖獗,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增施农家肥有机质肥的基础上,增强茶树的健壮树冠;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好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执行,降低农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数量,以高效低毒等生物药剂为主,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并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规范,严禁茶园使用除草剂。
 + 
 +  品种分类
 + 
 +  树种分类
 + 
 +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 
 +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 
 +  永春佛手茶
 + 
 +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不仅为名贵茶饮,民间长期兼作药用,既能提神醒脑、醒酒消暑、开胃健脾,又有抗癌、减肥、降血脂之功效,为著名保健茶品。清康熙年间(1704年)永春狮峰岩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上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闽南一带的华侨不仅将其作茗茶品饮,还经年贮藏,以作清热解毒、帮助消化之药。赞其“西峰寺外取新泉,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当前修订版本


  佛手,佛手茶(永春佛手)的简称。永春佛手系“中国申奥第一茶”,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特征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传说

  佛手茶相传为闽南一寺院住持采集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所得,其叶与佛手柑的叶片相似,茶水具有独特的“佛手韵”。永春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现有茶园2万亩,年产1500多吨,50%以上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出口基地。佛手茶外形紧结卷曲、肥壮重实,色泽沙绿油润,汤色黄绿清澄明亮,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味甘爽。不仅为名贵茶饮,民间长期兼作药用,既能提神醒脑、醒酒消暑、开胃健脾,又有抗癌、减肥、降血脂之功效,为著名保健茶品,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永春佛手还被香港皇室集团制成“皇氏谓常宝”,是一种糅合螺旋藻等中药的药剂,以养为主;和传统药品依靠氧化铝化学成分的治疗观念完全不同。

  历史

  清康熙年间(1704年)永春狮峰岩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永春佛手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

  永春佛手茶在1985年、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7年获“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1995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上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现有茶叶种植面积6万多亩,产量4000 吨,其一等品每公斤售价在150元以上,每年外销茶叶2500余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闽南一带的华侨不仅将其作茗茶品饮,还经年贮藏,以作清热解毒、帮助消化之药。赞其“西峰寺外取新泉,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供喜欢喝酒,想肚子舒畅,精神焕发的人选择该品选用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l rar sarcodacty liswingle的干燥果实。佛手:“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 痞满,食少呕吐。引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一部P141,佛手[功能与主治]中内容。佛手生于温暖湿润、雨水充足的地方,均为栽培。产于广东肇庆、高要、云浮、四会等地。广东产品果大质佳,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之一”。佛手经传统炮制与科学的精制加工制成袋泡茶,使佛手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油、佛手内酯、柠檬内酯、橙皮甙等得到充分利用。功效启到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在古代佛手茶是达官贵族人家的珍品,《红楼梦》一书中描写探春房中摆设,将佛手与颜鲁公墨迹同列,有诗去:“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延。” 佛手茶具清香、凉爽、甘而不腻的奇特口味。

  食疗方

  鲜佛手15克,(干品6克),胡桃20克。用水冲泡代茶或用佛手、胡桃各20克,煎水代茶饮。两种方法均代茶饮。舒肝止痛、健脾。

  栽培技术

  定植技术

  茶园的建设应在重视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从本地的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建设好茶叶生产基地,使其适当集中连片,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更有利于集中设厂加工,提高茶叶质量。茶叶的建设还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并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

  1、茶树良种化:结合当地实际生产茶类,生态条件等确定纯正不受污染的品种,健壮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佛手茶苗进行栽培。

  2、茶区园林化: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要以治理水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园林区域化,专业化。

  3、茶园水利化:建园应不过量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要广辟水源,建好茶园排灌设施,水源应符合部颁标准,不受污染并做到旱季能灌,涝季能排。

  4、栽培科学化:要求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肥(复合肥、尿素等),正确运用采剪技术,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采用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⑴气候条件:佛手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喜欢温暖湿润地段,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域大气湿度以80%左右最好,不低于60%,年降水在1000mm以上。

  ⑵土壤条件:佛手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4.0―6.5之间,玉斗镇境内均属红壤微酸性土壤,非常适合佛手茶的种植,但土壤中游离酸钙超过1.5%时,对茶树生长就不利,还有通气、蓄水、保肥、保温等方面均应注意对佛手茶树的影响。

  ⑶地理条件:茶园宜选择在海拔450―750m之间,坡度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方,以10―20°坡地最为理想,坡向选择座北向南方向较为理想,做到“山顶造林,山腰种茶、山下种粮”的综合开发。

  ⑷梯级茶园的建设: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尽量取直便于管理打好基础,宜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采取单行或双行定植,1.5m宽畦面宜定植单行,2m宽畦面宜种植双行,以提高早封行,早投产,株距单行采取0.30―0.35m,双行采取0.3―0.4m株行距为宜(三角形排列错开定植)。

  ⑸茶园畦面心土筑岸,表土回沟时,沟宽与沟深度要适合茶树的根群发育,宜拉沟宽0.4m左右,深0.5m左右,以表土杂草回沟,并每亩施以有机肥料(农家肥)30―40担,石灰粉50斤,钙镁磷100斤作基肥混和土壤后待种植,选择在立春―雨水季节进行定植,佛手株高选择15―20cm健壮无病虫害苗木定植,定植后做好稻草等覆盖,以利提高成活率。

  管理技术

  1、佛手茶园的管理,对幼龄茶园的耕除管理不同于多年老年茶园,要注意不能耕除太深,次数要比较少,耕锄要结合间作绿肥的播种和撒施肥料同时进行,耕锄的深度1―2年内宜进行浅耕,耕深8―10cm左右,年耕锄2―3次,随着茶园的苗木长势,耕锄深度不断耕深至15―20cm,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着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份散发,提倡草生栽培,刈草铺园,增加腐殖肥料,以利于疏松土壤。

  2、肥水管理:选用腐蚀的厩肥、堆肥、绿肥、饼肥等,提倡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以提高幼龄茶树的长势,从而提高茶树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叶绿素,叶片肥厚,提高茶叶品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茶树提供全面的营养,而且肥效期长,可增加或更新土壤要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有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辅以化学肥料如复合肥料,尿素等,宜采取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则,每2个月撒施一次复合肥料与尿素(比例为2:1搭配),又根据幼龄茶树对磷钾肥需要较多的特点,三要素比例:1―2年生为1:1:1,3―4年生为2:1:1,施肥的数量1―2年生每亩纯氮2―5公斤,2―3年生每亩纯氮5―7公斤,3―4年生亩施纯氮7―10公斤,施肥量还应按亩植株数、长势、土壤及肥管条件而定,随着茶树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适当加大,一般生产100公斤干茶,要补充纯氮9公斤,磷4公斤,钾2.66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2:1。总之施肥原则是:要达到经济合理用肥,充分发挥肥效,一般采取开沟施肥与撒施结合,做到科学施肥,以发挥最大肥效。

  3、定型修剪:应采取低位修剪,矮化树冠的原则,扩大采摘面积,适当降低高度,可减少分枝层次,有利于茶树体内水份与养分的运转,又可减少树体每年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茶树的经济系数,幼龄树的定型修剪,当年度一般在冬季9―10月份进行,离地面高度30cm剪平,第二年5月份春梢硬化后定型修剪高度40―50cm,9―10月份控制在60cm以内,以后视佛手茶树的生长速度,疏枝修剪至80cm内定型树冠,高度一般不超过1m株高。

  4、低产茶园改造:针对未老先衰茶树、重采摘、轻管理的茶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直到台刈、改种(套种)等技术措施,深修剪一般高度掌握在50―60cm,台刈掌握在离地面20―25cm,由于台刈都是从根颈部萌发的枝梢(新梢),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在加强肥水管理下,能使茶树迅速增长,对打造好佛手质量,提高档次,创效益,争品牌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对树龄十几年的中年树,宜采取深修剪的办法,重修剪的高度在离地面40―60cm为宜,一般疏剪去茶树1/3―1/2,要求修剪整齐平整,台刈与重修剪的时间掌握在春茶采摘后进行。

  5、病虫害防治:本地茶园常见的病虫害是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云纹叶枯病、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小卷叶蛾、茶菜枯病等多种病虫害,以假眼小绿叶蝉、蚜虫、粉虱为害最为猖獗,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增施农家肥有机质肥的基础上,增强茶树的健壮树冠;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好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执行,降低农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数量,以高效低毒等生物药剂为主,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并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规范,严禁茶园使用除草剂。

  品种分类

  树种分类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不仅为名贵茶饮,民间长期兼作药用,既能提神醒脑、醒酒消暑、开胃健脾,又有抗癌、减肥、降血脂之功效,为著名保健茶品。清康熙年间(1704年)永春狮峰岩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上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闽南一带的华侨不仅将其作茗茶品饮,还经年贮藏,以作清热解毒、帮助消化之药。赞其“西峰寺外取新泉,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