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叉儿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 17:06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3:09 2017年4月25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pcategory:小吃 排叉儿 páichàr crisp fried food made of flour 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 |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 | + | [[category:食品]][[category:p]][[category:小吃]] |
| - |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介绍 =义乌市创优包装有限公司是包装盒、[[葡萄]]酒盒、首饰盒、虫草盒、[[燕窝]]包装盒、礼品盒、酒盒、木盒、皮盒、纸盒、[[化妆品]]包装盒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私营合伙企业,公司总部设在义乌市南下朱C区4幢,义乌市创优包装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义乌市创优包装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义乌市创优包装有限公司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 + | |
| - | |主营产品或服务= 包装盒;葡萄酒盒;首饰盒;虫草盒;燕窝包装盒;礼品盒;酒盒;木盒;皮盒;纸盒;化妆品包装盒; | + | |
| - | |主营行业 = 礼品盒 首饰包装 纸类包装制品 包装产品加工 竹木包装制品 酒类包装 | + | |
| - | |企业类型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 | |
| - |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 + | |
| - | |注册资本 = 人民币 10 万 | + | |
| - |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金华 | + | |
| - | |员工人数 = 101 - 200 人 | + | |
|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10 年 | + | |
|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黄上甲 | + | |
| - | |主要客户 = 批发市场、专卖店 | + | |
| - | |年营业额 =人民币 500 万元/年 - 700 万元/年 | + | |
| - | |主要经营地点 =义乌市南下朱C区4幢 | + | |
| - | |主要市场 =大陆 港澳台地区 日本 北美 | + | |
| - | |经营品牌 =<p>创优</p> | + | |
| - | |管理体系认证 =ISO 9000 | + | |
| - | |公司主页 =http://www.sylpack.com | + |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排叉儿 páichàr crisp fried food made of flour 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 |
| - |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电话 = 86 0579 85607660 | + | 原料配方 |
| - | |移动电话 = 15957983618 | + | |
| - | |传真 = 86 0579 85607660 | + | 面粉 350g |
| - | |地址 = 中国 浙江 义乌市 江东街道南下朱C区4幢3单元 | + | |
| - | |邮编 =322000 | + | 清水 100ml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盐 1茶匙(5g) |
| - | |公司名称 = 义乌市创优包装有限公司 | + | |
| - | |注册号 =330782000144867 | + | 黑芝麻 2茶匙(10g) |
| - |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金华义乌市江东街道下朱村 C 区 4 幢 3 单元 | + | |
| - | |法定代表人 =黄上甲 | + | 油 500ml(实耗30ml) |
| - | |注册资本 =人民币10万元 | + | |
| - | |企业类型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 | 制作方法 |
| - | |成立日期 = 2010年05月11日 | + | |
| - | |营业期限 = 2010-05-11 至 2020-05-10 | + | 1、将面粉放入盆中,再加入清水、盐和黑芝麻,反复混合揉捏,和成面团,然后饧制20分钟。 |
| - | |经营范围 =包装盒(不含印刷)加工、销售。 | + | |
| - | |登记机关 = 义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 + | 2、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厚度越薄越好,再将面片切成5cm宽、10cm长的长方片,然后再两两重叠。 |
| - | |年检时间 = | + |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3、在重叠的面片中间用刀平行划开3道5cm长的口子,取长方形面片的一端从划开的中间口子中穿过,再重新拉回到原位置。 |
| - | ==分类== | + | |
| - | [[Category: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Category:生产加工]]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金华]] | + | 4、中火烧热锅中的油,待烧至六成热时将加工好的面片放入,用中火慢慢炸制片刻,待其表面有气泡鼓起,并表面呈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分即可。 |
| + | |||
| + | 小贴士 | ||
| + | |||
| + | 1、因为面团比较硬,所以擀面时一定要耐心,并且用力要均匀,保证擀出的面片薄厚均匀,这对炸出的排叉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 ||
| + | |||
| + | 2、排叉炸好后,不要马上食用,否则会有烫伤的危险,而且将排叉放凉后再吃口感会更加香脆。 | ||
| + | |||
| + | 3、应将排叉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不要将其放入冰箱中。 | ||
| + | |||
| + | 羊肝排叉儿 | ||
| + | |||
| + | 制作工艺 | ||
| + | |||
| + | 1.把生羊肝片成薄片,用料酒,香油,胡椒粉,盐,味精调好.把一张油豆腐皮铺放案板上,淋上湿淀粉,把羊肝片平铺在油豆腐皮上面,再淋上湿淀粉,盖上一张油豆腐皮. | ||
| + | |||
| + | 2.用手将其按平,用刀切成长方条,再切成长方块,中心用刀尖划开一小口,每块都如此划开,用手从下向上翻转过来成为排叉儿状,放在盘中待用. | ||
| + | |||
| + | 3.把炒勺放在火上,倒入植物油200克,油热后把羊肝排叉儿顺序放油内,炸五分钟,呈焦黄色捞出即成. | ||
| + | |||
| + | 姜丝排叉儿 | ||
| + | |||
| + |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 ||
| + | |||
| + |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 ||
| + | |||
| + |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 ||
| + | |||
| + |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 ||
| + | |||
| + |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 ||
| + | |||
| + | 五谷排叉儿 | ||
| + | |||
| + | 五谷排叉是老北京传统咸口儿排叉的一种创新样式,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白面排叉香酥脆、能做下酒小菜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形态、含油量、口感、质感上又独具一些特色,是一道极具老北京风味的下酒小菜儿。 | ||
| + | |||
| + | 制作工艺 | ||
| + | |||
| + | 需将配比的小麦面、玉米面、黄豆面、小米面一起放入盆中,用纯净水和成面团,反复揉面达到面团光亮程度后,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大薄片儿,然后在大薄片儿上撒上面粉,卷叠成长条后,用刀切成约宽约3cm,长5cm的长方形小片儿状后放入锅中炸制而成。 | ||
| + | |||
| + | 特色吃法 | ||
| + | |||
| + | 1、蘸番茄酱或沙拉酱等酱料,口感比薯条有嚼头,更香脆好吃; | ||
| + | |||
| + | 2、掰成小片夹在烧饼、煎饼、馒头、烙饼、春饼、烤鸭饼里吃,口感非常独特; | ||
| + | |||
| + | 3、和韭菜、白菜、油菜等搭配包素馅饺子,比白面排叉更吸汤汁儿; | ||
| + | |||
| + | 4、碾碎后撒在粥上,别有一番风味; | ||
| + | |||
| + | 5、与啤酒等酒类同食,既是零嘴儿又是主食。 | ||
当前修订版本
排叉儿 páichàr crisp fried food made of flour 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
原料配方
面粉 350g
清水 100ml
盐 1茶匙(5g)
黑芝麻 2茶匙(10g)
油 500ml(实耗30ml)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放入盆中,再加入清水、盐和黑芝麻,反复混合揉捏,和成面团,然后饧制20分钟。
2、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厚度越薄越好,再将面片切成5cm宽、10cm长的长方片,然后再两两重叠。
3、在重叠的面片中间用刀平行划开3道5cm长的口子,取长方形面片的一端从划开的中间口子中穿过,再重新拉回到原位置。
4、中火烧热锅中的油,待烧至六成热时将加工好的面片放入,用中火慢慢炸制片刻,待其表面有气泡鼓起,并表面呈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分即可。
小贴士
1、因为面团比较硬,所以擀面时一定要耐心,并且用力要均匀,保证擀出的面片薄厚均匀,这对炸出的排叉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2、排叉炸好后,不要马上食用,否则会有烫伤的危险,而且将排叉放凉后再吃口感会更加香脆。
3、应将排叉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不要将其放入冰箱中。
羊肝排叉儿
制作工艺
1.把生羊肝片成薄片,用料酒,香油,胡椒粉,盐,味精调好.把一张油豆腐皮铺放案板上,淋上湿淀粉,把羊肝片平铺在油豆腐皮上面,再淋上湿淀粉,盖上一张油豆腐皮.
2.用手将其按平,用刀切成长方条,再切成长方块,中心用刀尖划开一小口,每块都如此划开,用手从下向上翻转过来成为排叉儿状,放在盘中待用.
3.把炒勺放在火上,倒入植物油200克,油热后把羊肝排叉儿顺序放油内,炸五分钟,呈焦黄色捞出即成.
姜丝排叉儿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五谷排叉儿
五谷排叉是老北京传统咸口儿排叉的一种创新样式,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白面排叉香酥脆、能做下酒小菜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形态、含油量、口感、质感上又独具一些特色,是一道极具老北京风味的下酒小菜儿。
制作工艺
需将配比的小麦面、玉米面、黄豆面、小米面一起放入盆中,用纯净水和成面团,反复揉面达到面团光亮程度后,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大薄片儿,然后在大薄片儿上撒上面粉,卷叠成长条后,用刀切成约宽约3cm,长5cm的长方形小片儿状后放入锅中炸制而成。
特色吃法
1、蘸番茄酱或沙拉酱等酱料,口感比薯条有嚼头,更香脆好吃;
2、掰成小片夹在烧饼、煎饼、馒头、烙饼、春饼、烤鸭饼里吃,口感非常独特;
3、和韭菜、白菜、油菜等搭配包素馅饺子,比白面排叉更吸汤汁儿;
4、碾碎后撒在粥上,别有一番风味;
5、与啤酒等酒类同食,既是零嘴儿又是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