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2:42 2007年8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122.5.20.3 (Talk)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33 2014年12月1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3行: 第3行:
一、形态特征 一、形态特征
-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
二、生活习性 二、生活习性
第18行: 第18行:
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蝮蛇纯干毒粉在国际市场是黄金价的20倍, 在国内每克价超过1000元。 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蝮蛇纯干毒粉在国际市场是黄金价的20倍, 在国内每克价超过1000元。
 +
 +[[category:f]]

当前修订版本

蝮蛇别名土公蛇,草上飞, 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的一种小型毒蛇,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种原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

一、形态特征

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

二、生活习性

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捕食鼠、蛙、哳蜴、鸟、 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三、繁殖方法

仔蛇2~3年性成熟,可进行繁殖。 蝮蛇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数蛇类不同,为卵胎生殖。 蝮蛇胚在雌蛇体内发育,生出的仔蛇就能独立生活。这种生殖方式胚胎能受母体保护,所以成活率高,对人工养殖有利,每年5~9月为繁殖期,每雌可产仔蛇2~8条。初生仔蛇体长14~19厘米,体重21~32克。新生仔蛇当年脱皮1~2次, 进入冬眠。

四、开发利用

用蝮蛇作原料生产的一些贵重药品能医治多种疑难病症。蝮蛇毒素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蛇干有祛风、镇静、解毒业痛、强壮、下乳等功效。

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蝮蛇纯干毒粉在国际市场是黄金价的20倍, 在国内每克价超过1000元。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