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孢枝瑚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10 2007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4:21 2014年5月9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多分枝形成稠密的细枝,高2-5cm,分枝粗0.3-0.5cm,上部米黄色,下部黄褐色,基部白色,并有绒毛状菌丝索。柄短,往往从柄之基部开始分枝。小枝直立密集。菌肉白色,柔软。担子细长棍棒状,具4小梗,55-60μm×6.5-8μm。孢子椭圆形,浅黄色至近无色,有小疣,6-8μm×3-4μm。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多分枝形成稠密的细枝,高2-5cm,分枝粗0.3-0.5cm,上部米黄色,下部黄褐色,基部白色,并有绒毛状菌丝索。柄短,往往从柄之基部开始分枝。小枝直立密集。菌肉白色,柔软。担子细长棍棒状,具4小梗,55-60μm×6.5-8μm。孢子椭圆形,浅黄色至近无色,有小疣,6-8μm×3-4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山区云杉等针叶林中地上的落叶层或枯枝、落果上群生,往往密集在一起。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山区云杉等针叶林中地上的落叶层或枯枝、落果上群生,往往密集在一起。
-分布地区:广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黑龙江、甘肃等。 +[[分布]]地区:广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黑龙江、甘肃等。
经济用途:有认为不宜食用。 经济用途:有认为不宜食用。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小孢枝瑚菌 拉丁学名:Ramaria flaccida (Fr.) Quél. 中文别名:小孢白丛枝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多分枝形成稠密的细枝,高2-5cm,分枝粗0.3-0.5cm,上部米黄色,下部黄褐色,基部白色,并有绒毛状菌丝索。柄短,往往从柄之基部开始分枝。小枝直立密集。菌肉白色,柔软。担子细长棍棒状,具4小梗,55-60μm×6.5-8μm。孢子椭圆形,浅黄色至近无色,有小疣,6-8μm×3-4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山区云杉等针叶林中地上的落叶层或枯枝、落果上群生,往往密集在一起。 分布地区:广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黑龙江、甘肃等。 经济用途:有认为不宜食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