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糖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12 2007年4月1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28 2014年3月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2行: 第2行:
二糖 disaccharide 二糖 disaccharide
-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糖类的贮藏或运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分别可由各种特异的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以对应的糖核苷所合成,同时也可由特异性强的分解酶水解和磷酸分解。纤维二糖和麦芽糖也是较为熟知的二糖。另一方面,与其说是单独合成而发挥其机能的不如说是纤维素和淀粉的酶促分解的产物。因此比天然发现的二糖存有更高级的结构,而游离的二糖大多是其代谢分解的产物。例如龙胆二糖(植物配糖体、噬菌体DNA的成分)、蜜二糖(棉子糖的成分)、曲二糖(几丁质成分)。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相对大一些的糖,自然界最普遍的二糖是蔗糖、乳糖和麦芽糖。二糖在人体内必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糖类的贮藏或运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分别可由各种特异的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以对应的糖核苷所合成,同时也可由特异性强的分解酶水解和磷酸分解。纤维二糖和麦芽糖也是较为熟知的二糖。另一方面,与其说是单独合成而发挥其机能的不如说是纤维素和淀粉的酶促分解的产物。因此比天然发现的二糖存有更高级的结构,而游离的二糖大多是其代谢分解的产物。例如龙胆二糖(植物配糖体、噬菌体DNA的成分)、蜜二糖(棉子糖的成分)、曲二糖(几丁质成分)。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相对大一些的糖,自然界最普遍的二糖是蔗糖、乳糖和麦芽糖。二糖在人体内必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当前修订版本

二糖 disaccharide

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糖类的贮藏或运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分别可由各种特异的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以对应的糖核苷所合成,同时也可由特异性强的分解酶水解和磷酸分解。纤维二糖和麦芽糖也是较为熟知的二糖。另一方面,与其说是单独合成而发挥其机能的不如说是纤维素和淀粉的酶促分解的产物。因此比天然发现的二糖存有更高级的结构,而游离的二糖大多是其代谢分解的产物。例如龙胆二糖(植物配糖体、噬菌体DNA的成分)、蜜二糖(棉子糖的成分)、曲二糖(几丁质成分)。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相对大一些的糖,自然界最普遍的二糖是蔗糖、乳糖和麦芽糖。二糖在人体内必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