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早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13 2007年4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13 2013年3月6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4行: 第4行:
别名:打雷竹、燕竹(安徽)秆高4~7m,径3~4cm,幼秆亮绿色,分枝凹槽部位带黄色,光滑无毛,无白粉。箨鞘浅红褐色,微被白粉,具褐色小斑点,上部稀疏,下部较密,上部边缘红紫色,无纤毛;无箨耳及遂毛;箨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于平截,边缘具短纤行,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箨叶绿色,边缘黄色,长披针形至带状,外翻,先端及中部以上皱褶。笋期3月下旬。本种与早竹相似,但本种幼秆无白粉,叶耳及鞘口遂毛缺,箨鞘中上部斑点明显稀疏以及箨舌不下延等有别。笋供食用。 别名:打雷竹、燕竹(安徽)秆高4~7m,径3~4cm,幼秆亮绿色,分枝凹槽部位带黄色,光滑无毛,无白粉。箨鞘浅红褐色,微被白粉,具褐色小斑点,上部稀疏,下部较密,上部边缘红紫色,无纤毛;无箨耳及遂毛;箨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于平截,边缘具短纤行,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箨叶绿色,边缘黄色,长披针形至带状,外翻,先端及中部以上皱褶。笋期3月下旬。本种与早竹相似,但本种幼秆无白粉,叶耳及鞘口遂毛缺,箨鞘中上部斑点明显稀疏以及箨舌不下延等有别。笋供食用。
-分布:浙江、安徽。+[[分布]]:浙江、安徽。

当前修订版本

天目早竹(P.tianmuensis Z.P.Wang et N.X.Ma)

别名:打雷竹、燕竹(安徽)秆高4~7m,径3~4cm,幼秆亮绿色,分枝凹槽部位带黄色,光滑无毛,无白粉。箨鞘浅红褐色,微被白粉,具褐色小斑点,上部稀疏,下部较密,上部边缘红紫色,无纤毛;无箨耳及遂毛;箨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于平截,边缘具短纤行,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箨叶绿色,边缘黄色,长披针形至带状,外翻,先端及中部以上皱褶。笋期3月下旬。本种与早竹相似,但本种幼秆无白粉,叶耳及鞘口遂毛缺,箨鞘中上部斑点明显稀疏以及箨舌不下延等有别。笋供食用。

分布:浙江、安徽。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