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脉羊肚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12 2007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26 2012年7月27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囊果较大。菌盖高6-8cm,直径3.5-4.5cm,长圆锥形或长卵圆形,项端钝或尖,浅黄土色或淡黄褐色,脉棱少即凹窝宽而长,其纵脉棱明显长。柄表面往往似有一层粉末,内部直至盖部空心。菌肉较薄。子囊近长圆柱形,含8枚孢子。 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18.7-24.5μm×10-13(15)μm。侧丝细长,顶部稍粗。 形态特征:子囊果较大。菌盖高6-8cm,直径3.5-4.5cm,长圆锥形或长卵圆形,项端钝或尖,浅黄土色或淡黄褐色,脉棱少即凹窝宽而长,其纵脉棱明显长。柄表面往往似有一层粉末,内部直至盖部空心。菌肉较薄。子囊近长圆柱形,含8枚孢子。 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18.7-24.5μm×10-13(15)μm。侧丝细长,顶部稍粗。
生态习性:春至初夏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生态习性:春至初夏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甘肃、四川等。 +[[分布]]地区:甘肃、四川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其质地较薄。此种较一般羊肚菌生长时间较晚,即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此种羊肚菌近年来发现于甘肃陇南文县及川北广元青川地区。 经济用途:可食用,其质地较薄。此种较一般羊肚菌生长时间较晚,即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此种羊肚菌近年来发现于甘肃陇南文县及川北广元青川地区。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肋脉羊肚菌 拉丁学名:Morchella costata (Vent) Pers.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果较大。菌盖高6-8cm,直径3.5-4.5cm,长圆锥形或长卵圆形,项端钝或尖,浅黄土色或淡黄褐色,脉棱少即凹窝宽而长,其纵脉棱明显长。柄表面往往似有一层粉末,内部直至盖部空心。菌肉较薄。子囊近长圆柱形,含8枚孢子。 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18.7-24.5μm×10-13(15)μm。侧丝细长,顶部稍粗。 生态习性:春至初夏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甘肃、四川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其质地较薄。此种较一般羊肚菌生长时间较晚,即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此种羊肚菌近年来发现于甘肃陇南文县及川北广元青川地区。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