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大马哈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05 2008年8月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41 2012年7月19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3行: 第3行:
主要特征和大麻哈鱼相同。背部和尾鳍有较大黑斑。生殖季节雄性头后明显隆起呈拘偻状。 主要特征和大麻哈鱼相同。背部和尾鳍有较大黑斑。生殖季节雄性头后明显隆起呈拘偻状。
-名贵珍稀鱼类之一。降海泅游型鱼类,每年6—7月份见于图们江支流浑春河下游。溯河初期雄性少数个体有较明显的拘偻状,雌鱼生殖腺不发达。2龄性成熟。卵径5.8—6.1毫米,卵红橙色,怀卵量平均约1700粒。产卵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0.4—1米,流速0.47一0.94米/秒,水温6—13℃。幼鱼在江中栖息时间较短,于翌年4—5月份开始降河。是我国鲑鳟鱼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已濒于绝迹。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境内仅见于图们江和绥芬河。+名贵珍稀鱼类之一。降海泅游型鱼类,每年6—7月份见于图们江支流浑春河下游。溯河初期雄性少数个体有较明显的拘偻状,雌鱼生殖腺不发达。2龄性成熟。卵径5.8—6.1毫米,卵红橙色,怀卵量平均约1700粒。产卵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0.4—1米,流速0.47一0.94米/秒,水温6—13℃。幼鱼在江中栖息时间较短,于翌年4—5月份开始降河。是我国鲑鳟鱼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已濒于绝迹。[[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境内仅见于图们江和绥芬河。
[[category:鱼类]][[category:t]] [[category:鱼类]][[category:t]]

当前修订版本

image017.jpg

主要特征和大麻哈鱼相同。背部和尾鳍有较大黑斑。生殖季节雄性头后明显隆起呈拘偻状。

名贵珍稀鱼类之一。降海泅游型鱼类,每年6—7月份见于图们江支流浑春河下游。溯河初期雄性少数个体有较明显的拘偻状,雌鱼生殖腺不发达。2龄性成熟。卵径5.8—6.1毫米,卵红橙色,怀卵量平均约1700粒。产卵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0.4—1米,流速0.47一0.94米/秒,水温6—13℃。幼鱼在江中栖息时间较短,于翌年4—5月份开始降河。是我国鲑鳟鱼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已濒于绝迹。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境内仅见于图们江和绥芬河。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