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3:35 2007年4月11日的修订版本

低聚糖

又名寡糖,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在一起(聚合度小于10),形成链状或环状的碳水化合物。 低聚糖分为两类:营养型和功能型。营养型的低聚糖如普通的二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可被机体消化吸收,不是肠道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一般只能作甜味剂使用;功能型的低聚糖,又称功甜陛低聚糖,人体肠道内没有水解这类低聚糖的酶,因而不能被消化吸收而优先被肠内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的特点:

低热低甜,低聚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70%以下,随着聚合度的增高其甜度也相应降低。

不可消化,由于碳水化合物中的配合键是特殊结构,大部分低聚糖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无法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可以象糖醇一样做为蔗糖的替代晶,满足特殊人群的喜食甜晶的需要,如糖尿病、低血糖、肥胖症患者。

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低聚糖属于一类低分子量水溶性的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甜味适口,易溶于水,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口感,在食品及饮料中使用不影响食品的原有特性,不易参与美拉德反应,与大多数糖醇的差别是不具有缓泻作用,因此整肠效果较明显。

不致龋齿,低聚糖对酸热较稳定,在口腔中不易被变异链球菌及产酸菌利用,可起到防龋作用。

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双歧杆菌是肠内有益细菌,无毒。健康者、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都应维持在一定数量上,以保持与其它肠道菌的平衡。

应用

低聚糖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同时在化工、医药、日化、饲料中都有大量使用。特别是饲料上,因为功能性低聚糖对人体有的特殊功能效果,对动物也有相似的作用,我国年产约6000万吨饲料,若少量添加低聚糖,则需求量相当可观。

功能性低聚糖和常用的蔗糖替代品——功能性单糖、糖醇有着相似的防龋齿、不增加血糖和血脂值等特性,同时还具有独特的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的生理活性,因而备受食品业和保健品业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其中。

在国外,日本是较早开发成功功能性低聚糖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功能性低聚糖市场日趋成熟,年消费量日渐上升。

我国低聚糖的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经过二十世纪后期的逐步发展,才形成现在略具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在新千年初始,已有低聚糖商品上市,品种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低聚木糖和水苏糖也已完成中间试验。

我国低聚糖主要应用于含乳饮料,少量用于糖果等。还有部分作为保健品或保健品的配料应用。

很多食品还没有涉及。总消费量也小,与日本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低聚糖除起步晚、生产规模小外,消费者对功能性低聚糖的认识也较浅,因而制约了其开发、应用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注意食品的味道,还需要保健功能,同时我国肥胖症患者达7000万、糖尿糖患者有3000万、10%的儿童患有龋齿和已步人老年社会,因此这几类特殊人群的消费潜力,为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低聚糖的种类

以淀粉生产的低聚糖大至有: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海藻糖、低聚龙胆糖、环葡聚糖、甘露低聚糖、低聚果糖等。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