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樟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31 2009年3月13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艺艺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41 2011年10月11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5行: 第5行: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上部为灰黄色,深纵裂,内皮带红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顶芽卵形,覆宵圆形鳞片,被绢状毛。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长6~12厘米,宽达3~6厘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浅或带粉绿色,两面无毛;脉羽状,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凸起下面无明显的腺窝,细脉和小脉网状;叶柄长1.5~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常绿乔木,高达10~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上部为灰黄色,深纵裂,内皮带红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顶芽卵形,覆宵圆形鳞片,被绢状毛。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长6~12厘米,宽达3~6厘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浅或带粉绿色,两面无毛;脉羽状,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凸起下面无明显的腺窝,细脉和小脉网状;叶柄长1.5~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

当前修订版本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上部为灰黄色,深纵裂,内皮带红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顶芽卵形,覆宵圆形鳞片,被绢状毛。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长6~12厘米,宽达3~6厘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浅或带粉绿色,两面无毛;脉羽状,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凸起下面无明显的腺窝,细脉和小脉网状;叶柄长1.5~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常利用野生乔木辟为栽培的樟茶混叶林。喜温暖,潮湿、上壤深厚疏松的山地。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