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叶榕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22 2009年5月9日的修订版本

  斜叶榕 Ficus gibbosa Bl.桑科   乔木,高5-20米,有乳汁。叶近革质,长4-17厘米,宽3-6厘米,全缘或边缘中部以上疏生粗锯齿。花序托具柄,单生、成对或成伞状腋生,球形,长达10毫米,基部有2苞片;假两性花和瘿花同生在一花序托内,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假两性花较少,位于花序托口部,花被片4-5,雄蕊1,不孕雌蕊1;瘿花与雌花类似。   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生山谷湿润的森林中。树皮纤维可作人造棉。   斜叶榕F. tinctoria Forst. f. var. gibbosa 别名癞哥承(潮州)、水榕。各地分布,生山谷湿润的林中。根、皮、叶入药,性寒,味苦。具清热、消炎、解痉之功效。治高热抽搐、腹泻痢疾、久年风湿、腰脚酸软、足根损伤等症。水煎后热敷患眼,可治风火眼痛。   药材名称 斜叶榕   别 名 石壁榕、半边刀(广西)、万年青(云南)   来 源 本品为桑科(Moraceae)植物斜叶榕的干燥树皮。   类 别 皮类   性味归经 树皮味苦,性寒。叶味微苦、涩,性平   功 效 树皮:清热,消炎,解痉。叶:祛痰镇咳,祛风通络   主 治 树皮用于感冒,高热抽搐,腹泻,痢疾,风火眼痛。叶用于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根皮用于腹痛。果实用于溃疡。   用法用量 15~30克,煎服;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附 注 其根皮、叶、果实也供药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