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当前修订版本


1.蝎 (汉字)


  拼音: xiē, 笔划: 15


  部首: 虫 五笔输入法: jjqn


  基本解释:


  --------------------------------------------------------------------------------


  蝎


  xiē


  〔蝎虎〕即“壁虎”。


  节肢动物,胎生。头胸部的螯肢呈钳状,胸脚四对。后腹狭长,末端有毒钩,用来防敌和捕虫,食昆虫、蜘蛛等。干燥虫体可入药:蝎子。毒如蛇蝎。


  笔画数:15;


  部首:虫;


  笔顺编号:251214251135345


  详细解释:


  --------------------------------------------------------------------------------


  蝎


  蝎


  xiē


  【名】


  毒虫名。也称“钳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蜘蛛亚纲,蝎目〖scorpion〗


  蝎,蝤蛴也。从虫,曷声。——《说文》


  虽蝎焉避之。——《国语·晋语》


  虽蝎谮之。——《国语·鲁语》


  又如:蝎梢(蝎子的尾巴);蝎蝎螫螫(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关心或怜惜);蝎子(钳蝎;钳蝎之子);蝎唇(状如蝎子嘴的酒器);蝎子妈(方言。比喻最恶毒、惹不得的人)


  蝎虎


  xiēhǔ


  〖terrible;formidable〗[方言]∶谓厉害


  见“壁虎”。也叫“蝎虎子”


  相关词语:


  --------------------------------------------------------------------------------


  1、蝎螫


  1.亦作"蝎螫"。2.蝎子的螫针。


  2、蝎蚀


  1.为蝎虫蛀蚀。


  3、蝎蠹


  1.蛀蚀。引申为损害。


  4、蝎虫


  1.木中蛀虫。


  5、蝎蝎螫螫


  1.亦作"蝎蝎蜇蜇"。亦作"蝎蝎螫螫"。2.扭扭捏捏;胆小怕事。3.谓在小事情上过分地表示关心﹑怜惜。


  6、蝎饼


  1.见"蝎子"。


  7、蝎勒虎子


  1.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


  8、蝎虎


  1.亦作"蝎虎"。2.守宫;壁虎。3.方言。厉害。


  9、蝎子屎﹐毒一份


  1.独一无二的意思。含贬斥意。毒﹐谐音"独"。


  10、蝎谮


  1.指从内部发生的谗言。


  11、蝎蝎蜇蜇


  1.见"蝎蝎螫螫"。


  12、蝎唇


  1.状如蝎子嘴的酒器。


  13、蝎子妈


  1.方言。比喻最恶毒﹑惹不得的人。


  14、蝎子


  1.亦称"蝎饼"。2.饼名。


  15、剔蝎撩蜂


  1.喻惹事生非。


  16、桑蝎


  1.桑蠹虫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桑蠹虫》。


  17、蛇头蝎尾


  1.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18、蛇蝎


  1.蛇与蝎子。比喻可怖的事物或狠毒的人。


  19、权蝎


  1.指阴险毒虐的权势小人。


  20、媒蝎


  1.媒,酒母;蝎,木中蠧虫。借以喻暗中陷人于罪。


  21、磨蝎宫


  1.星宿名。旧时星象家言,身﹑命居此宫者,常多磨难。


  22、磨蝎


  1.亦作"磨蝎"。2.星宿名。"磨蝎宫"的省称。旧时迷信星象者,谓生平行事常遭挫折者为遭逢磨蝎。


  23、撩蜂剔蝎


  [近义词]:撩蜂拨刺


  24、蝮蝎


  1.蝮蛇与蝎子。泛指毒蛇﹑毒虫。


  25、 蠹蝎


  1.木中的蠹虫。


  26、 虫蝎


  1.蛀虫。


  蝎勒虎子


  蝎虫


  蝎饼


  蝎子


  蝎唇


  蝎蠹


  蝎蚀


  蝎蝎蜇蜇


  蝎子屎﹐毒一份


  蝎谮


  蝎螫


  蝎子妈


  蝎虎


  蝎蝎螫螫


  剔蝎撩蜂


  蛇头蝎尾


  蛇蝎心肠


  蛇蝎为心


  蛇蝎


  螫蝎


  虫蝎


  蠹蝎


  蝮蝎


  媒蝎


  撩蜂剔蝎


  磨蝎


  磨蝎宫


  桑蝎


  权蝎


2.蝎(生物)


  俗称蝎子,也称全蝎,全虫,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镇痉、止痛、解毒等功能。属野生爬虫类,常寄居山坡,墙缝,土 穴等潮湿阴凉处在世界各地蝎的种类及分布很多,也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因而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蝎主要分布于除寒带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在我国南北各地广为分布。


   蛛形纲(Arachnida)蝎目(Scorpionida)1,400种蛛形动物的统称,特征为体细长,尾部为环节形,末端有一毒刺。


  蝎体长13∼175公釐(0.5∼7吋)。有6对附肢。第一对附肢(螯肢)小,用以撕开猎物。第二对附肢(须肢)较大,末端两节 坚强,呈钳状,水平地伸向前方,用作感觉器官及用以攫住猎物。後四对为步足,末端呈钳状。


  蝎为夜行性,主要以昆虫及蜘蛛为食,用形大、强而有力的脚须攫住猎物,将其撕碎,并吸其汁液,遇大型的猎物则通常先用尾刺蜇刺之,注入毒液使之麻痹,然後把它吃掉。


  交配时,雌体及雄体均跳「求偶舞」,这有双重目的︰雄蝎需寻求平地以排出精包,还要将雌蝎引到精包上方以便接受精包,雌蝎接受精包後雄蝎常为雌蝎所吞食。受精卵在雌蝎体内发育,生出後即附在雌蝎背上,停留约12日。


  蝎毒至少有2种。一种为血液毒,可致轻度至重度局部反应,如水肿、变色和疼痛。另一种为危险的神经毒,可致严重的局部或系统性後果,如惊厥、瘫痪、心率紊乱及死亡。大多数蝎遇其他动物时宁可退避而不攻击,而且不会主动螫人,除非受到骚扰。


  蝎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动物。全世界范围内蝎目中共分6科,70属,共600余种,我国共有11种,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东亚钳蝎。


  东亚钳蝎,也就是马氏钳蝎,属蝎目钳蝎科,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常整体入药,所以又称之为全蝎,通常人们所说的蝎子,也往往指东亚钳蝎。蝎性喜温,喜湿,常在温暖多雨的气候带广泛分布。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北极,南极及其它寒带地区没见有蝎分布的报道外,在大部地区,均有各种蝎目动物发现,许多地方常大量分布,甚至泛滥成灾。


  在我国,蝎的分布也很广。据有关考察研究表明我国的11种蝎,主要分布在北纬32~42°之间的华北,东北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也就是雨水相对较多,气候相对暖湿的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而在水分较少的西北内陆则分布较少。


  对于东亚钳蝎,其自然分布多集中在东北,华北一带,长江以南地区则相对较少。近年来,在华南及华中地区,西南地区等均有分布报道,但主要还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如山东,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也有大量分布。


  蝎是肉食性的节肢动物,与蜘蛛是亲戚,但它的形态不像蜘蛛。


  蝎浑身全副武装,周身披着壳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起瞭望作用的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第一 对钳状附肢叫螯肢,第二对是巨大的螯足叫脚须。当双螯举起时,好像强有力的铁掌,是捕捉猎物的工具。其余四对是用来奔跑的步足。蝎的腹部较长,分布明显,前腹七节、较阔,后腹五节、较窄,末端有一球体,内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尾刺,高高举起,活像一把战刀。


  蝎昼伏夜出,在夜里全副武装,耀武扬威。一旦遇到猎物,立即用脚须钳住,尾巴钩转,用尾刺注射一针,将猎物毒死。它依靠一对大螯和一个尾刺,捕食蜘蛛或昆虫等,耍尽威风 。


  蝎种类较多,分布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的毒蝎能致人死命。蝎不仅对猎物凶猛,而且对“亲人”也很残忍。交配前,雌雄蝎脚须相钳,交臂跳舞,可持续数小时之久。然而,一旦雄蝎完成授精作用,雌蝎就凶相毕露,一口咬死雄蝎作为食物。有趣的是蝎对后代却倍加爱护。蝎是卵胚的,产下的小蝎往往攀登在母蝎背上,逍遥自乐。母蝎负子而行,极尽保护职责,直到幼蝎成长能独立谋生。


  螫刺通常仅引起局部疼痛和轻微肿胀,淋巴管炎和区域性淋巴结肿,伤口周围皮肤温度上升和触痛。毒液可立即引起疼痛和受累部位的麻木和刺麻感,但通常无肿胀。儿童可出现紧张不安和头,颈,眼异常而胡乱地晃动,成人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加快,体弱无力和运动障碍。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呼吸困难并常并发流涎过多。褐尾蝎螫刺6岁以下儿童和高血压患者可致死。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