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熊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07 2009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棕熊(Ursus arctos)是一种极为庞大的熊,古称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体重可达130–700千克(300–1500磅)。其中灰熊、阿拉斯加棕熊和墨西哥棕熊都分布在北美。


GrizzlyBear_70-Standing_on_Hill.jpg


目录

[编辑]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属: 熊属 Ursus

种: 棕熊 U. arctos


[编辑] 形态特征

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杂色;虽然叫棕熊,但是它们的毛色通常偏灰。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块鼓起来的肌肉,当它们挖洞时,那块肌肉便给予棕熊前肢的力量。它们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有1.5米长,一掌拍下去足以杀死一头和自身一样大的马鹿。不像有些大型动物,例如狮子或老虎,它们的爪子(指甲)不能伸缩,由于爪子不能伸缩,它们的爪子不是很灵活。尽管它们的爪子不灵活,那巨大的力量还是致命的。头大而圆。尽管它们看起来很笨重,当他们跑快时时速可达56公里/时(35英里/时)。棕熊不仅快,而且很有耐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跑几十分钟。当然棕熊也有弱点:尽管棕熊已经够快了,但是它们的主要食物之一:鹿,可以以每小时67公里/时的速度跑几十分钟。阿拉斯加棕熊是体型最大的熊,有不少雄性阿拉斯加棕熊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680公斤,世界上最高的熊高达4米(是体长不是肩高)。一头柏林动物园的熊重达1134公斤。


[编辑] 分布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甘肃, 新疆, 青海, 四川, 云南, 贵州, 西藏 国外分布: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北非(阿特拉斯山脉) 

[编辑] 栖息地

棕熊曾经遍布于亚洲、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欧洲和北美洲,(参考[1])。现在棕熊在许多地方都已灭绝,在其它地方的数量也急剧减少。它们最喜欢住在高山草原或山林。在北美洲,棕熊的分布是:从阿拉斯加州东部到加拿大的育空地区、西北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亚伯塔省西部。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棕熊生活在美国的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北部、蒙大拿州西部和怀俄明州西北部。

科学家们至今还不知道棕熊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统治了多长时间。虽然科学家知道棕熊曾在冰河时期晚期就已经出现,但那时棕熊不是处于食物链顶级的动物。当时的统治者是更为高大的短面熊。短面熊不经常捕猎,而经常去抢棕熊捕回来的食物。一头普通大小的短面熊的体重是棕熊的2倍,尽管有些棕熊的体重可以达到800公斤。

除此之外,棕熊的其他竞争对手剑齿虎和北美拟狮也比棕熊强壮。但剑齿虎只吃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例如后弓兽),而棕熊却以较小的动物为主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捕食大型动物。棕熊不像剑齿虎和短面熊那样挑食,它们几乎吃任何自己能捕到的东西,棕熊也吃植物。

食物范围狭窄会导致一个物种容易灭绝,当剑齿虎、短面熊和北美拟狮的主食灭绝后,它们自然就灭绝了。等比棕熊强壮的动物都灭绝,棕熊自然就成为食物链顶级的动物了(本人是指在同一栖息地力比自己强壮的动物,但这并不代表其它地方就没有比棕熊强壮的动物)。此外狼、美洲黑熊和美洲狮也能捕食非常大型动物。科学家至今不确切的了解人类在北美生活了多长时间,但世界上最大的人类是生活在冰河时期晚期的古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用克罗维斯枪头去打猎。如果冰河时期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是由古印第安人引起的,那么冰河时期的大型食肉哺乳动物的灭绝对棕熊是有好处的。

在欧洲,棕熊比其近亲洞熊存活的时间更长,但是洞熊灭绝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虽然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经常捕杀洞熊,但是他们仍然很崇拜洞熊,他们经常举行洞熊礼拜,但尼安德特人的数量不是很多。尼安德特人灭绝后,洞熊又存活了18000年,到10000多年前灭绝。洞熊的食物和棕熊差不多,所以至今无法解释洞熊是怎么灭绝的。


丹麦斯堪的纳维斯克动物园的棕熊。世界上共有20万只棕熊。其中俄罗斯的棕熊最多,共12万头。其次是美国,共32500头。其次是加拿大,共21750头。在美国的棕熊中,有95%的棕熊都在阿拉斯加州。其中北美洲西海岸地区棕熊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落基山脉和北美大草原的棕熊数量也不再下降。在欧洲,共14000只棕熊生活在十个被隔离的地区,从西班牙到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的棕熊已灭绝,法国的棕熊处在极危状态,中欧的棕熊也处在濒危状态。棕熊是芬兰的国宝。喀尔巴阡山脉的棕熊是欧洲的棕熊仅次于俄罗斯最多的地方,大约4500到5000头棕熊。

不过北极附近地区的棕熊数量正在减少,北极变暖的问题使生活在较温暖地区的动物移居到北极,使北极的动物日趋濒危。


[编辑] 生活习性

在夏天,身体会增加180公斤(400磅)的脂肪,因为棕熊在冬眠时棕熊需要这些脂肪。虽然棕熊是真正的冬眠动物,而且经常会被吵醒,在冬天时它们仍然喜欢呆在洞中,裂缝中,或空心的原木中。

棕熊是杂食动物,以许多东西为食,包括樱桃、根、嫩芽、真菌、鱼、昆虫及小型哺乳动物。在神话中,棕熊也不是食肉动物;它们75%的食物是植物(但真正的棕熊75%的食物是动物)。有趣的是,棕熊在夏天会吃大量的飞蛾(有些甚至每天吃2万到4万只飞蛾)而且也会吃大量的其它昆虫。它们有时也吃幼年的鹿 ,有些棕熊甚至捕食青面獠牙的野猪。

曾经有两只老虎在防止棕熊偷它们的猎物时被杀死。不过老虎也经常杀死棕熊的幼仔。

棕熊一般独居。但在秋天,许多鲑鱼从海洋中洄游到原产地去产卵,这是棕熊和狼都聚在一块去捕鱼。每胎1-4崽,当幼崽刚出生时体重只有1-2公斤,当时幼崽紧贴在妈妈的身边。不久后,幼崽就可以在附近玩,但危险接近时,幼崽就爬到树上去。


[编辑] 繁育

棕熊的婚配季节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7月。母熊的孕期约有180-266天,届时它们会产下1-3个宝宝,通常是两个。小宝宝们刚出生的时候非常小,只有300克重,它们会和妈妈一起待到两岁半至四岁半(结果引起了公熊们的怒气后才会独闯天下)孩子们通常要长到4-6岁才会性成熟,但要到生理成熟还要等到10-11岁的时候。在野外讨生活的棕熊们寿命大约有20-30年,当然很多棕熊在它们生命的最初几年就宣告结束。在圈养条件下,寿命最长的棕熊活到了50岁。


[编辑] 人与棕熊

就像人类时常侵入熊的自然栖息地一样,人类所丢弃的厨余以及垃圾会吸引熊冒险进入人类的住宅区觅食。 举例来说,熊有时会捕食农场所畜养的动物。一旦熊养成了依赖人类食物的习惯并且将人类的活动范围视为食物来源,这将会大大增加人与熊遭遇的机率,并且最后导致熊的死亡。因此在美国极力地推广‘喂食熊,就是害死熊’这个观念。

把习惯在人类居住地觅食的熊重新安置到其他地点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因为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人类破坏熊的栖息地。而且这种安置方法会扰乱原本安置地点栖息的熊族,使得熊只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更加地剧烈,进而伤害到该栖息地较弱小的熊只。另外,某些已经习惯在人类住宅区寻找食物的熊即使被重新安置,还是会不断的返回同一地区觅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熊只通常会遭到射杀以避免人类遭到熊的伤害。

美国西半部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和周遭的国有林地是现存主要的北美棕熊栖息地之一。 然而不幸的是,每年数以万计前来黄石公园参观的游客以及许多为追求西部风光而迁入该地区居住的民众,让熊越来越习惯与人类接触。因为许多重新安置熊只的地点与这个地区重叠,再加上熊的习性都是由公熊支配栖息地的核心精华地带,迫使较居弱势的母熊只好迁移到栖息地的边缘甚至离开栖息地,结果造成许多母熊不断地侵入人类的活动范围。为了公众安全的理由只好将他们射杀。这已经深深危害了棕熊的生存。虽然美国普遍认为北美棕熊是这种情形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其他的熊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欧洲,一部分的问题却是来自于牧羊业。过去两百年来,欧洲牧羊业者已经逐渐舍弃传统的牧羊方式,不使用牧羊犬来保护羊只反而放任羊只随意的四处走动吃草。这样一来羊只很容易进入熊的活动范围并且遭到熊的猎杀。牧羊业者为了保护牲口只好射杀熊。


[编辑] 种群现状

由于人类孜孜不倦的努力,棕熊目前也属于受危动物,它们的数量在20世纪初下降的极为厉害。目前全世界只有15万-20万只棕熊。伐木业、采矿业的兴起,以及公路建设等等人类活动都让它们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另外人们还将它们当作害兽或仅作为娱乐目的而猎杀。在我们亚洲,它们更被当作药用动物被进一步迫害。为了保护这些倒霉的大家伙,CITES目前将喜马拉雅棕熊列为附录 I,同时列入附录I的还有中国、不丹、墨西哥(如果还有的话)、蒙古的种群。其余棕熊则列入附录 II。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我国目前将境内棕熊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一)北美种群现状

曾几何时,棕熊在北美洲数量众多,它们到处游荡的足迹遍及美洲大陆,从北冰洋到墨西哥中部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长期以来,棕熊是美国落矶山脉一望无际的旷野的象征。威廉·豪纳迪是著名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纽约动物园协会的创办人,他曾在1913年说过,“落矶山脉如果没有一只棕熊,或甚至连一头熊都没有,那就只是半座山了,一切会显得那么的稀松平常、毫无野性。

除了人类,棕熊在野生状态下可以说没有天敌。由于棕熊需要较大空间觅食和生活,其活动范围可以大到500平方英里(相当于1,300平方公里)。但是,伴随着人类定居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延伸,棕熊的自然生境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威胁到它们的生存。随着大批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棕熊的数量开始锐减。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棕熊的数量从最初的100,000只减少到目前的10,000只。

出于商业开发、居住和休闲等目的,人们把道路修进了森林地带和平原地区,迫使棕熊不得不向山上迁移。由于棕熊的觅食空间缩小,迫使它们进入人类居住的空间,而在这里棕熊被认为威胁着家畜的安全。人们常常把棕熊当作战利品加以猎杀,偷猎者则相信熊掌和熊胆具有神奇的药效。

截止1975年,人类扩张活动造成棕熊自然生境的99%遭到破坏,棕熊终于成为一种濒危动物。 有人曾尝试让棕熊重新回到野生状态,这一做法成功地增加了棕熊的数量,但却受到颇多批评。最初进行以上尝试是在美国,却遭到了来自木材业、州政府及家畜协会和狩猎协会的阻力。

作为熊类中分布最广的动物,棕熊在亚洲和欧洲的山川和平原地区也有活动。在这些地区,棕熊的命运也处于危险之中。俄罗斯联邦现有将近100,000在野生状态下生活的棕熊,占到全世界棕熊总数的一半以上。意大利和希腊只有不到100只棕熊。然而,据估计,棕熊在黎巴嫩和巴基斯坦已经绝种。

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及地球上的动物,目前正在开展一项全球性行动。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养护协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濒危物种公约》)。这一政府间国际公约旨在确保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不会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根据《濒危物种公约》,棕熊受到严格保护,严禁为猎取熊掌、熊胆或战利品而非法偷猎棕熊。


迄今为止,已有160个国家的政府通过了《濒危物种公约》。该公约为35,000个动植物种提供程度不一的保护。公约自1975年生效以来,尚未有一个受保护的物种绝种。


[编辑] 亚种

棕熊的亚种尚有一些争议,大多数专家认为棕熊有12亚种:

欧洲棕熊 Ursus arctos arctos

金熊 Ursus arctos californicus:已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Ursus arctos crowtheri:已灭绝。

灰熊 Ursus arctos horribilis: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是北美洲最常见的棕熊。

喜玛拉雅棕熊 Ursus arctos isabellinus:分布于喜玛拉雅山脉、尼泊尔和印度北部。

阿拉斯加棕熊 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分布于阿拉斯加州。

墨西哥棕熊 Ursus arctos nelsoni:分布于墨西哥北部,可能已灭绝。

西藏棕熊 Ursus arctos pruinosus:分布于中国西部。

日本棕熊 Ursus arctos yesoensis:分布于日本北部的北海道。

西伯利亚棕熊 Ursus arctos beringianus:分布于西伯利亚。

叙利亚棕熊 Ursus arctos syriacus:分布于中东。

戈壁棕熊 Ursus arctos gobiensis:分布于蒙古。

北极熊 Ursus maritimus;;:分布于北极圈区域 因北极熊和棕熊杂交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以生物学严谨的分类来说 北极熊为棕熊的亚种应殆无疑义。


[编辑] 保护现状

棕熊是美国国家保护动物。现在棕熊的数量正在慢慢地增多,但棕熊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金熊(原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在1922年灭绝。最后一只金熊在图革尔被枪杀,此后就再也没有金熊的目击报告了。现在唯一一种看金熊的方法是看加利福尼亚州的州旗。 墨西哥棕熊是一种濒危动物,可能已经灭绝。 美国的48个州中灰熊都被列为受危。在加拿大的亚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中灰熊被列为易危。在北美大草原中的灰熊已经灭绝。


[编辑] 在野外碰到熊

棕熊杀人或使人严重受伤的事件很少发生,但致命的遭遇还是有的。平均每年有2起致命的事件。[1]。在20世纪,在斯堪的纳维亚只有3个人被棕熊杀死。棕熊伤人的事件大多数发生在当人离小熊太近时,母熊为了保护小熊而杀人。

棕熊不会无缘无故去攻击人类,他们攻击人一定是有原因的,以下是比较可能发生的情况会让棕熊发动攻击:

当人离一只受伤的熊太近时

当人夹在母熊和小熊之间时

当人突然闯进熊的领域,或是惊扰到熊时

当熊认为受到挑衅时

凡事小心的人都会尽量地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当一个人在森林中走路时可以带一个熊铃铛用来警示熊你的存在。如果你去野外露营时,绝对不能把食物带进帐篷中,在睡觉前将所有的垃圾与食物妥善打包好后置于防熊桶中或者用绳子挂钓于树上。如果突然遭遇一只熊时要保持镇定,慢慢的蹲下放低姿态让棕熊了解你没有威胁他的意图,然后再慢慢的向后走开。如果你转身逃跑,棕熊也会立即追上来。任何惊吓熊的举动,像是大声吼叫都有可能刺激熊作出攻击的反应。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