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2:13 2008年12月22日的修订版本

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又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原产我国,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目录

• 形态特征

• 民间传说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成药推荐

• 形态特征

• 民间传说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成药推荐

• 栽培要点

• 临床案例

• 参考文献

目录

[编辑] 柴胡 - 形态特征

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花期6–7月,果期7–8月。


北柴胡

特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01300000121401120945313595000.jpg

南柴胡

特点: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01300000121401120945319236686.jpg

大叶柴胡

特点: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01300000121401120945324511883.jpg

狭叶柴胡

特点: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 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地。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01300000121401120945338263447.jpg


[编辑] 柴胡 - 民间传说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2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编辑] 柴胡 - 化学成分

柴胡

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柴胡还含黄酮、多元醇、植物甾醇、香豆素、脂肪酸、多糖微量元素等成份。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达3.8%,并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剧毒,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01300000121401120945385607013.jpg

[编辑] 柴胡 - 药理作用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01300000121401120945522562906.jpg

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解热

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 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

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抗炎

有效成分:皂苷。

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柴胡皂甙300 mg/k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 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促进免疫功能 有效成分:柴胡多糖。 作用: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抗肝损伤 柴胡注射液(浓度1∶1)1 ml/只皮下注射连续5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抗辐射损伤

01300000121401120945528010444.jpg 抱茎柴胡

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细胞中3H-TdR的掺入增加,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同时又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增加,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表现,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此外,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中药配方

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

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

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01300000121401120945513086011.jpg 空心柴胡


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

柴胡一两,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一分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治肺疟,烦热呕逆

知母一两,柴胡二两(去苗),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

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二钱。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柴胡二钱,川芎、枳壳 (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治黄疸

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01300000121401120945531977337.jpg 秦岭柴胡

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

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治劳黄,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

柴胡一两(去苗),茵陈半两,犀角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鳖甲二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治积热下痢不止

柴胡、黄芩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  

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治眼暴赤肿痛 柴胡、苍术、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01300000121401120945534408207.jpg 太白柴胡

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

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升麻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治耳聋不闻雷声

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医林改错》通气散)

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

柴胡(去苗)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三分,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治舌本强,两边痛

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治大人小儿口疮

柴胡、吴茱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治口糜生疮

柴胡(去苗)、地骨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编辑] 柴胡 - 成药推荐

01300000121401120945558070524.jpg 汶川柴胡

复方柴胡注射液

柴胡2500g,细辛250g,氯化钠8g,丙二醇30ml,注射用水适量。取柴胡、细辛混匀,加4~5倍量水蒸馏,收集初馏液约5500ml;再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950ml;加丙二醇,搅拌,使油完全溶解,加氯化钠,并调节pH值,以0.5%活性炭处理,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液体。 pH值为5.5~7.0。功能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 (《安徽省药品标准》1987年)

热痛宁注射液

柴胡100g,独活333.3g,细辛200g,苯甲醇10ml,吐温—8010ml,注射用水适量。取以上药材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进行水蒸气蒸馏,重蒸馏,收集馏液400ml,加苯甲醇,吐温—80,搅拌使溶解,调pH值至5.5~7.0,以Gu垂熔漏斗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0.5%活性炭搅拌,精滤至澄明,灌封,灭菌即得。本品pH值应为5.5~7.0。功能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头痛,发热等。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青海省药品标准》1986年)


01300000121401120945572569214.jpg 细柄柴胡

和解散

柴胡200g,黄芩150g,白薇100g,地骨皮50g。以上四味,混合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味苦。功能和解,清热。用于时有发热,日哺潮热,往来发作。口服,1~3岁,每次1.5~2.0g,每日3次。(《吉林省医院制剂规范》1984年)


逍遥丸

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蜜炙)80g,薄荷2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用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水丸;味甜。置显微镜下观察,依次可见茯苓、当归、白芍、白术、甘草及柴胡的显微特征。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逍遥合剂 柴胡160g,当归160g,白芍160g,白术160g,茯苓160g,甘草(蜜炙)120g,薄荷32g,生姜48g。薄荷、白术和当归蒸馏挥发油。薄荷渣、白术渣与茯苓用蒸馏后的药液配成25%乙醇渗漉液;合并漉液,回收乙醇。其余二味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440ml,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和挥发油,混匀,加水至 1000ml,即得。本品为棕黑色液体;气芳香,味微苦。比重应不低于1.05。功能疏肝和中,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目昏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用时摇匀。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01300000121401120945580105466.jpg 纤细柴胡

肝得生丸

当归30g,川芎15g,柴胡15g,赤芍20g,桃仁5g,红花15g,郁金15g,香附(制)15g,枳实(炒)1580以上九味,先将当归、川芎各半量;柴胡、赤芍、红花、桃仁全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另将郁金、香附、枳实全量,当归、川芎各半量,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混匀,每 100g药粉加入炼蜜5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10g。本品为棕褐色蜜丸,味苦。功能疏肝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编辑] 柴胡 - 栽培要点

选地整地

柴胡原野生,近几年来由于采挖造成药源不足,故将野生家植。选择沙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梯田栽培,不宜选择黏土和易积水的地段种植。如果是在开垦的荒地播种时,应清除田间的石块。树枝等。播前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圈肥225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75千克,均匀撒入翻耕25~30厘米,而后仔细耙平,作畔宽100-130厘米的平畦或30厘米宽的高垄备播种。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可直接或育苗后移栽。大面积生产多用直播,种子发芽率约50%左右,温度在20℃左右,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7天即可出苗,如果温度低于20℃,则需要10几天才能出苗。

01300000121401120945593702400.jpg 柴胡地

1.直播:

于冬季结冻前或春季播种。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前应将他先烧透水,待水渗下,坡地稍平时按行距17-20厘米条播。沟深1.8厘米,均匀撒入种手,覆土0.7~1厘米,每公顷用种子22.5千克左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0~12天出苗。

2.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选阳畦,在3~4月播种,条播或均匀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划小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严。稍镇压一下,用喷壶酒水,或者先向阳畦的床上灌水,待水渗下后再行播种。均匀撤完种子后,再用竹筛筛上一层细土覆盖畦面,播种畦上加盖塑料薄膜或盖上一层草帘,有利于保温保湿,可加速种子发芽出苗。待苗高7厘米时即可挖取带土块秧苗定植到大田去,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定植苗生出新报,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轻轻松土一次。做好保墒保苗工作是高产的关键。

田间管理

柴胡幼苗期伯强光直射,可以和玉米、芝麻、大豆、小麦作物套种。春天或秋天,把柴胡种子撒在小麦行间或田硬上,稍加覆土,小麦收后再种玉米,秋天玉米收后,快放倒秆子,使柴胡充分生长,第二年再种上矮科植物。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经常锄草松土。直接在苗高3厘米时间上过密的苗。苗高7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7~10厘米株距定苗。苗长到17厘米高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225千克,尿素75千克。在松土除草或追肥时,注意勿碰伤茎秆,以免影响产量。第一年新播的柴胡茎秆比较细弱,在雨季到来之前应中耕培土,以防止倒伏。无论直播或育苗定植的幼苗,生长第一年只生长基生叶,很少抽薹开花。第二年田间管理时,7~9月花期除留种外,植株及时打蕾。目前,野生的柴胡不易收到种子。在人工栽培的场地最好留有采种圃,注意繁殖收获种子,以利扩大种植面积。

病虫害防治

1.锈病

是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病叶背略呈隆起,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的孢子。

防治方法:

采收后清园烧毁,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钢400倍液,10天打1次,连续2~3次。

2.根腐病

主要危害柴胡的根部,腐烂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打扫田间卫生,燃烧病株,高畦种植,注意排水。土壤消毒,拔除病株,用石灰穴位消毒。


3.斑枯病

雨季发生,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4.黄凤蝶

属鳞翅目凤蝶科,在6~9月份发生危害。幼虫危害叶。花蕾,吃成缺刻或仅剩花梗。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用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5.赤条棒蟓

属半翅目刺肩椿科,6~8月发生危害。成虫和若虫吸取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采收加工 播种后生长2年即可采挖。秋季植株开始枯萎时,春季新梢未长出前采收。采挖后除去残茎,抖去泥土,晒干或切断后再晒干,每公顷产1800~2700千克。长江以南柴胡秆也入药,每年8~9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十药用。


[编辑] 柴胡 - 临床案例

用于退热

1.用柴胡注射液 (每支2ml,含生药8g)及柴胡糖浆临床观察197例发热患者,其中感冒115例,扁桃体炎39例,大叶性肺炎 16例,急性支气管炎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疗110例,总有效率为54.54%。其剂量不同,疗效有异,肌注2ml者,总有效率为31.47%,4ml者为68.54%,6ml者为89.91%,2~4ml注射后 30~60分钟退热0.4~1℃,而有回升现象,6ml注射后有出汗,体温下降未见回升;柴胡糖浆口服20ml(相当生药3g),每日3次,治87例,总有效率为78.15%,服后约90分钟,体温逐渐下降,3小时可达正常。如不维持,4小时后又可逐渐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用法:使患者平卧,取头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药液,两侧鼻孔各滴1~3滴后,轻轻按摩鼻翼,再继续滴完全量。用量:小儿0.3~0.5ml,成人0.5~0.8ml。用于60例发热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发热(如输液反应等)5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普通感冒均系显效。

01300000121401120945611887927.jpg 线叶柴胡

治疗病毒性肝炎

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药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静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静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治疗高脂血症

用干柴胡和适量罗汉果调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以上,煎出液过滤澄清浓缩。口服,每次20ml(相当于干柴胡3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治疗86例,治疗前甘油三酯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胆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疗后甘油三酯降为1.61±0.566mmol/L(145.96±51.42mg%),胆固醇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为39.7%。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每次2ml(10岁以下首剂3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治疗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时治愈7例,48小时治愈的15例,72小时治愈的5例。合并颔下淋巴结炎1例疗效不显。未发现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

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

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采取滴眼、球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时1次。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内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变程度重,症状严重者,合并使用10%阿托品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疗21例,除3例外,其余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治疗多形红斑

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药4g)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13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5日治愈者5例,7日治愈者6例, 10日治愈者2例。

01300000121401120945616626676.jpg 烟台柴胡


眼色素膜炎

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10次为一疗程。治疗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结果痊愈23眼。

扁平疣

柴胡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1g),肌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9例,结果痊愈35例,3例比原皮损缩小1/2,1例比原皮损缩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链霉素中毒所致眩晕耳鸣

香附30g,柴胡30g,川芎15g。共研细末,装入胶囊。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儿酌减。治疗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其中眩晕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鸣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

[编辑] 柴胡 - 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迁.西汉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贵州药讯》:曹飞豫著.1981年

《泸州医学院学报》:徐玲等编.1983年

《中西医结合资料选编(甘肃)》:平凉地区人民医院.1978年

《中医杂志》:李宗其等编.1988年

《新中医》:徐腊金著.1986年

《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刘鹏飞著.1979年

《圣济总录》:宋徽宗编

《景岳全书》:明代.张景岳著

《博济方》:宋.王兖撰

《圣惠方》: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景岳全书》:明代.张景岳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郑显理,石水生编著.1982年

《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苦 1918年至1934年

《安徽省药品标准》:安徽省卫生厅编.1988年

《青海省药品标准》:青海省革委会卫生局出版.197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辽宁省卫生局编.1983年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