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鲸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54 2008年12月3日的修订版本

7787b9ef80e0b705fcfa3c2b.jpg


目录

[编辑] 名称种类


中文名:一角鲸
学名:Monodon monoceros
英文名:Narwhal
别名:冰鲸、独角鲸、角鲸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一角鲸科、一角鲸属
分布:它们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湾、格陵兰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编辑] 外形习性


形态特征:
一角鲸仅上颚生一对齿,雄性个体左侧的一枚齿呈螺旋形,长可达2.5米,形似角,故名。体表光滑无毛。无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鳍状,后肢退化。一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一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一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 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两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


生物学特性:
雄一角鲸会以长牙互相较量,不论在水中或海面上,发出的声音就像两根木棒互击。年轻的雄鲸经常嬉戏打斗,但很少刺戳对方。最强的雄鲸,通常也是长牙最长、最粗者,可以与较多的雌鲸交配。一角鲸经常为急速结冻的冰层所困,它们不利用长牙,而是利用以头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当雄鲸浮到海面呼吸时,偶尔可见到长牙,但一般会在水面以下。一角鲸的社会地位与其长牙有关。成群的大型雄鲸大都停留在比雌鲸或仔鲸距离岸边稍远的外海海域。大多数的雌鲸都没有长牙。


习性:
作为受保护的北极物种,独角鲸是群居动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兰海也发现少量的独角鲸。因纽特人喜欢猎取独角鲸的长牙、肉和皮。科学家早就知道,独角鲸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潜大约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复这样的动作,绝对称得上是潜水高手。一角鲸常是雌雄和幼鲸一起活动。从数头到十几头不等,有时也有数百乃至数千头一起的大群。每年当冰雪消融以后,一角鲸会成群结队进入海湾觅食、交尾、嬉戏。也正是此刻,它们往往要遭到当地人的捕猎。


[编辑] 经济意义


鲸油为重要工业原料,肉、尾鳍、背鳍可食用,皮为制革原料,肝脏、胰脏、卵巢、脑下垂体可入药,骨可制骨粉。
一角鲸最诱人之处,是被称为“角”的獠牙,当雄鲸性成熟时,这颗牙齿按反时针方向像螺旋一样朝左扭着向前生长。一角鲸长5-6米,这颗牙可长达3米,它在人们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欧洲的王公贵族把它看成宝物,用鲸牙做成酒杯以检验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家具、饰物以显示华贵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灵丹妙药,用它医治百病。其实,最终其使用价值的,还是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用它做鱼杈和矛头,用来捕猎。由于人们对鲸牙的迷信,从而使鲸牙价格昂贵,求之难得,同时也成了一角鲸灾难的根源。许多人为得到獠牙,对一角鲸大肆猎捕,使其数量大减,以至有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其实,一角鲸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并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躯体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炼大量鲸油,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以它为食或用来取暖;它的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质。据分析,每100克鲸皮中含维生素C31.8毫克,而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区的人大多从鲜菜、水果中摄取,北极高寒,果菜奇少,爱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鲸的皮和肉来作补充。有人译出“爱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爱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 长牙的用处


事实上一角鲸的长牙十分脆弱,并不十分坚硬。雌一角鲸也有20厘米长、手指那样粗的牙杆,不过隐于上颌而不见,当一头雄性幼一角鲸长到一岁时,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翘出,最后长出一根长达3米,基部周长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长牙,在自然界独一无二。
一角鲸的长牙对一角鲸来说起什么作用呢?对此人们纷纷提出假设或推测:有人说它是进攻或防御的武器;有人说那是凿冰用的冰凿;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的第二性征;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声音决斗”的工具……种种猜测,目前尚无法实验证实。不过一角鲸的角的药用价值却广为传颂并得到认可。一角鲸长牙的价格因此而急剧上升,同时也因此而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