槠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17 2008年11月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Madcap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48 2008年11月8日) (编辑) (undo)
Madcap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br>【异名】株子+<br>异名:株子
-<br>【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 +<br>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
-<br>【植物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槠栗。 常绿乔木,高5~10米。 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 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 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 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 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 花期5月。 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 分布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br>植物形态:
-  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 + 
-  常绿乔木,高6~16米。 +<br>①苦槠又名:血槠,槠栗。常绿乔木,高5~10米。 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  树皮灰褐色。 + 
-  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 +<br>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常绿乔木,高6~16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 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 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花期3~4月, 果期10月。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  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 + 
-  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 +<br>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涩。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  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 + 
-  花期3~4月。 +<br>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  果期10月。 + 
-  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 +<br>宜忌:《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  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 
-  以上二种植物的树皮及叶(槠子皮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category:z]]
-<br>【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涩。 +
-  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
-<br>【功用主治-槠子的功效】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
-  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
-<br>【宜忌】《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当前修订版本


异名:株子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


植物形态:


①苦槠又名:血槠,槠栗。常绿乔木,高5~10米。 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常绿乔木,高6~16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 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 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花期3~4月, 果期10月。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涩。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宜忌:《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