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2:10 2007年8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122.5.20.3 (Talk)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0:55 2009年4月10日)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有凉血止血、清热泻火之功能。其干燥成熟果实称槐角,有润肠通便、止血凉血的功能。 +槐 米
 +  
 +Flos Sophorae Immaturus
     
-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及江苏等省,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英) Japanese Pagodatree Flower-bud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一15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背面灰白色,疏被短茸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幕钟形,花冠乳白色。荚果肉质,成连珠状,长2.5-6厘米,木裂,种子l-6枚,肾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别名] [[白槐]]、[[槐花]]。
     
-(二)生长习性 槐多生于温带,喜干燥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风、抗污染特性。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为好。 种子一般经催芽后播种,l周左右萌发,贮藏5个月后发芽率为40%。在北方,槐树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开裂,4月下旬展叶,5月中旬为生长盛期,6-7月吐蕾,7-8月为花盛期,8-9月座果,9-IO月为果熟期,10月落叶形成越冬芽,进入休眠期,果实经冬不落,成熟过程中,荚果成节状脱落。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
     
-(三)栽培技术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15—25m。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其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和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分离,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期7—9月,果期9-1O月。
     
-1.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厘米,整平耙细,作畦,畦宽70厘米,施足底肥,每亩用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圈肥3000-4000千克撒于畦面。  
 +全国各地有栽培。
     
-2.繁殖方法 可采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根蘖进行分株繁殖。 + 
 +[采制] 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1)种子处理 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70一80℃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掺2-3倍细沙,拌匀,堆放室内,催芽时注意经常翻倒调节上下温度一致,以使发芽整齐,一般需7-10天,待种子裂口25%-30%时即可播种。  
-   
-(2)育苗 于春、秋季条播或穴播,条播法按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镇压,每亩种量10-15千克;穴播法按穴距10-15厘米播种,每亩用种量4-5千克。  
-   
-(3)假植移栽 在北方,秋末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沟,沟宽1一1.2米,深60-70厘米,翌春接株行距60厘米×40厘米栽植,栽后浇水。根蘖繁殖时,可挖取成龄树的根蘖苗,按株行距1.8米×1.3米开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  
 +[性状] 花蕾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黄绿色,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3.田间管理  
-   
-(l)苗田管理 当幼苗出齐后,进行2-3次间苗,播种当年按10-15厘米定苗,5-6月份追施适量的硫酸铰或稀释的人粪尿,7?8月间注意除草、松土。每亩育苗圃场使用25%除草醚0.75千克,施用时除草剂中掺混适量的湿润细土,然后撤到幼苗四周,应用化学除草剂,效果好,节省劳力。  
-   
-(2)造林养护 槐树多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华北各地用于行道树、庭园树和环境保护林带进行栽植,树冠郁闭期间,对枯枝干杈要及时修剪,保护抚育,美化树形。  
 +[化学成份] 含芸香甙(rutin)、皂甙、甾醇。
     
-4.病虫害防治  
 +[性味] 性微寒,味苦。
     
-(1)溃疡病 幼苗期或移栽后,遇干旱时发生,为害枝干。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施足水肥,增强抗病能力;②用石灰∶硫磺∶食盐∶水按5∶1.5∶2.36混匀,涂在树干上;③对严重病苗,要及时截干,重新养干。  
-   
-(2)槐尺蠖 为害叶片,多发生在叶繁茂期。防治方法:用澳氰菊酯l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2000倍液进行喷洒。  
-   
-(3)蚜虫 一般在春末夏初发生,为害嫩梢、嫩叶及花蕾,7-8月为盛期。防治方法:用2.5%澳氰菊酯乳剂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用量4.5—9g。
     
-(四)采收与加工  
-  +[附注] 花(槐花)凉血止血;果实(槐角)清热泻火。
-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和杂质,即得药用的槐米。 +
-  +
-加工干燥后的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毫米,直径约2毫米。如遇阴雨天,可烘干或炕干,烘时温度约40℃。 +
-  +
-秋后果实成熟,采收后除去杂质,加工干燥,即为槐角。+

当前修订版本

槐 米   

Flos Sophorae Immaturus   

(英) Japanese Pagodatree Flower-bud   

[别名] 白槐槐花。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15—25m。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其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和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分离,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期7—9月,果期9-1O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   

[采制] 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性状] 花蕾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黄绿色,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 含芸香甙(rutin)、皂甙、甾醇。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用量4.5—9g。   

[附注] 花(槐花)凉血止血;果实(槐角)清热泻火。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